第七八三章朕就是昏君(2/2)
是全旭想要她一个承诺。
为了石柱子弟兵的安全,她当时就随手从耳朵上摘下一对金耳环,送给了前来送货的崔成友。
事实上,在南明小朝廷成立以后,面对南明的来,秦良玉就想起当初全旭对川军的支持。
秦良玉与洪承畴不一样,洪承畴是畏惧了全家军的兵容之盛,装备之良,认为打起来他没有任何胜算,而秦良玉觉得投降,初衷与洪承畴并不一样。
她曾路过大名府的全家庄镇,亲眼看到那里的繁荣,和百姓安康,家家户户有余粮,都有衣服穿,那里简直就是
间仙境、
天福地。
这些年,全旭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从辽南,再到整个辽东,整个关外,全旭所占领之地,百姓生活富足,没有官府横征敛,也没有士绅强取豪夺,他与任何野心家不同。
全旭所过之处,就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她虽然守着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却不能改变四川的贫穷。
但是,全旭可以做到这一点。
秦良玉不惜亲自北京,目的就是希望全旭可以带给四川一条出路。
秦良玉甚至没有与全旭的接触过,也没有谈判,更没有提出过自己和马家的出路问题,她需要的只有一点,可以让四川百姓有
饭吃,不在饥馑遍野。可以让四川百姓活得更好的一点。
这一路上从四川来到北京,她亲眼看到,虽然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战火摧残,不过,全氏大明的官员和士兵,都在带着百姓重建家园。
这场罕见的雪,没有击倒全旭和他的新朝廷,虽然也有一部分百姓被冻死,或病死,但是绝对大部分受灾的百姓,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一座座临时搭建的房屋,就像现在川军居住的营房一样的房屋,成了受灾百姓的临时居所,灾民安置点的百姓,面色红润,根本就不像是受灾的样子。
她还亲眼看到受灾百姓的食堂,凭心而论,那些灾区的百姓,伙食远不如全旭招待川军兄弟们那样丰盛,主食要么面条,要么猪白菜炖
条,尽管里面也有多,却不多。
尽管如此,灾民百姓的饭量却不受控制,能吃五个馒或十个馒
,都是随便,尽管很多
穿着旧衣服,
烂烂,却可以防寒保暖。
如果不考虑那些百姓的神面貌,完全不像是军队,还以为全旭一
气扩充了几百万军队呢。
没错,这个时代想要一次调拨大量的棉衣是不可能的,这些运往灾民的棉衣,既有百姓捐献的旧棉衣,也有军队捐献的旧棉衣,也有直接是从军需仓库里拉出来的崭新军装。
不管全旭采取了什么办法,至少没有看到受灾百姓自生自灭。
虽然说,面对灾民,崇祯也不是坐视不理,他也下旨赈灾,可问题是,崇祯和他的官员们,在赈灾方面的付出,完全不是一码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么两相比较下来,崇祯会丢掉江山,那就不奇怪了。
通过这场救灾,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百姓,谁还认为全旭是臣?
老百姓不在乎谁是皇帝,只要这个皇帝能让他们少税,那就是好皇帝,如果这个皇帝在关键时刻,颁布一道赈灾诏书,已经算是明君了。
事实上,在眼下百姓眼中,全旭的地位,可以说是千古未有的圣君。
就在秦良玉浮想联翩的时候,她眼中的这个千古圣君,正在他的末堡垒中,颠鸾倒凤。
全旭的末堡垒自从来到明末以后,基本上没有动过,四五年来不动,再好的车也会出现问题,特别是电池组,到了寿命的年限。
全旭就把末堡垒转移到后世,进行大修,大修之后,就被全旭带过来,可以玩一下。末
堡垒也只有冬天,寒冷把地面冻得像石
一样坚硬的时候,全旭这才可以
一下。
他与三娘躺在末堡垒的大床上,用投影观看着法国大片,享受着立体环绕音响带来的刺激,一边实践
作着。
三娘疲力尽的望着全旭:“相公,你这是不是像戏文里昏君?”
“什么叫像,你自信点,把像去掉!”
全旭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我就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