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五章大忌(1/2)
第六四五章大忌
全旭自然不怕得罪那些士绅,因为死不会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其实,全旭早就想动河南了,河南有着太多的力资源,只是一直腾不出手来,现在有机会,把这些垃圾都清理了。
缙绅们怎么看他他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崇祯不爽这帮吸血鬼也很久了,这种既能出名又不必冒太大风险的事不
是傻子!
随着福王被抄家,那些上蹿下跳,不时刷着存在感的皇亲国戚们,这下偃旗息鼓了。河省封了七个王,璋德府的赵王,开封府的周王,钧州府(河南禹州市)徽王,卫辉府的潞王,全旭都没有动,仅仅动了福王。
因为福王摆明了跟全旭对着,一看这些藩王不敢,缙绅们怒了,文臣集体愤怒了,纷纷上奏崇祯要求将全旭拿下追责。
众多言官御使纷纷跪在朝堂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崇祯哭诉道:“陛下,国朝历来只有厚待士子缙绅,此乃大明立国之本,如今那个佞借赈灾之名对士子缙绅横加欺压,肆意勒索打杀,这是要
坏大明的国本啊!若不尽快将他们拿下,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大明国将不国啊!”
至于温体仁,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如同老僧定之中。
这段时间,全旭和曹化淳可没少给崇祯送钱,明面上全旭给他送了四百多万两银子,内库一下子充实了起来。
要说骆养没有曹化淳会做
,曹化淳也分了二百多万两银子,他留下一半,又挪了一百万两,送给崇祯,现在曹化淳居然有了监督锦衣卫的权力。
崇祯袋里装了大明一年的财政收
,有了钱,腰也硬了:“只是让那些缙绅把以前拖欠的税银
上来就国将不国了?大明江山有这么不堪一击么?”
“缙绅当然不会在意这些许小数,但是这些佞以追收税银为借
肆意摊派勒索,导致无数缙绅家
亡,可谓罪大恶极!”
“朕怎么听说是那些缙绅死活不肯税才被抓起来的?”
“不肯税的缙绅自然是有的,但是责备几句就是了,把他们抓起来就太过份了!大明又不差那点钱,为这区区小数便
得他们家
亡,未免小题大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些文臣的逻辑就是:大明历来厚待士子缙绅,他们侵夺良田、逃税什么的,都不算什么大事。
那税他们肯就
,那田他们肯还就还,不肯
不肯还的话也就算了,为了这点田地税银把他们抓起来甚至杀
,实在太过份啦,绝对不能忍啊!
不光是朝中官员闹,各省的读书也跳起来闹,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江南的士子,河南虽然这次损失最重,但是,全旭的军队就在河南,他们也害怕,只要敢骂全旭,分分钟被抄架。
锦衣卫专门负责栽赃嫁祸,只要被抄家的家族,肯定是没有机会翻身了,要想翻身,那等全旭死了以后吧。
可问题是,全旭才三十岁,想要熬死全旭,那需要时间熬了。更何况,全旭把这些抄家士绅,集中打包,或是发配到吕宋、台湾、或是琼州府,总之,中原他们别想再待了。
其实江南才是逃税的天堂啊,只不过,全旭并没有派兵抵达江南,虽说全旭根本就管不到他们上来,但是并不妨碍这些江南的读书
跳起来,吟诗作赋,撰写文章,对全旭等
的行为横加批判,词锋之犀利,咒骂之恶毒,颠倒是非本领之高强,无不让
大开眼界。
只不过,骂全旭也是有代价的,在报纸上骂得凶的,不用全旭出手,锦衣卫和东厂就开始
活了,现在锦衣卫可是跟着全旭发财呢,短短二三个月的收
,比以往几年的收
都要高。
而且跟着全旭的三个锦衣卫千户所,抄家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少捞钱,只要他们的名字骂了全旭,锦衣卫就马上调查他们祖宗十八代,把他们偷税漏水的欠款乘以十,然后进行追讨。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看着全旭这么会弄钱,马上又派出东城千户陆文召,直接下江南,曹化淳也吩咐江南各地的镇守太监追讨欠税。
这下好了,追讨欠税形成河南、直隶、江南几乎蔓延全国三分之一的地方,除了云贵和福建、广东、广西没有动静,就连浙江也开始动手了。
东林党的圣地,东林书院。
因为福王的太子之位,国本之争,被万历一脚踹回老家种红薯的顾宪成抱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心创办了东林书院,在教书育
的同时也将这种心态传播开来了,几十年后,这颗毒苗一路疯长,覆盖了大半个大明,把根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疯狂地汲取着养分,开出来的却是毒花,结出来的同样是毒果。
东林党的座右铭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他们也确实是做到了事事关心,比如说皇帝要选哪个
当皇后,要立哪个皇子当太子,要重用谁罢免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