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3)

到今晚的主角——megasteel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钟彦森的旁边,举杯祝贺道。

“多亏了美林银行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能继续与你们保持良好的合作。”钟彦森开心的与周阳碰杯道。

钟家最早发迹于与新加坡,当钟彦森1943年在新加坡出生时,他父亲已经有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工厂。

后来钟家把事业拓展到吉隆坡,并最终在马来西亚扎根。而钟彦森成年后没有急着接班,而是在七十年代初只身前往印尼发展,并在那里转到了第一桶金。

1978年,钟彦森返回马来西亚接班家族事业,并把自己的工厂与家族企业重组为金狮集团。

钟彦森原计划把金狮集团整体上市,但在美林银行成为钟家的企业顾问之后,金狮集团转型为控股集团公司,旗下的核心资产则围绕着钟彦森看好的钢铁行业,重组成为全新的megasteel公司。

“megasteel公司目前的业务集中在轧钢领域,此次募集到大量资金后,有没有考虑过往上游的炼钢领域延伸?”周阳试探性的问道。

“我们的确有这个想法,希望能购入一套短流程炼钢设备,实现炼钢和轧钢的一体化生产。”钟彦森点了点头,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钢铁产业历来是高负债行业,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美国国内的钢铁产业正在遭受重创。

激增的利息成本成,为压垮许多经营不善钢铁厂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听说钟先生当初在印尼经营的第一家小轧钢厂,就是用了从意大利买来的一套二手轧钢机。

不知道megasteel公司此次准备建设的炼钢厂,是准备订购全新的设备,还是依旧购买二手设备。”周阳继续问道。

“新设备实在是太贵了,我这次从股市募集的那点钱根本不够,只有淘一些欧美国家准备淘汰的便宜货。”钟彦森露出一丝苦笑。

“我之前入股了一家名叫探险家的投资公司,这家公司接下来准备对美国钢铁产业进行一些整合,估计会有你需要的电弧炉等设备。”周阳推荐道。

“到时候只要价格合适,我一定优先考虑。”钟彦森答道。

对于对方略显敷衍的态度,周阳也不介意,毕竟自己现在空口凭说就想让对方做出承诺,根本就不现实。

而且周阳真正的打算,也并不是钟彦森以为的卖设备那么简单。二手设备如果到不了正确的人手中,那简直和废铜烂铁无异,根本卖不上价钱。

周阳真正看上的是钢铁产业,在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巨大前景。

有句话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的钢铁产业就有点类似的意味,其在英国、美国等一部分先发工业国,已经逐步成为黄昏产业。

但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地区,钢铁产业依旧还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比如中国国内,钢铁厂至少还有二十年的黄金机遇期。

但是在美国,钢铁产业的巅峰是在四五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当时最大的钢铁联合体之一——伯利恒公司,在其附属造船厂的配合下,平均每天能够下水15条巨轮,可以说硬生生用恐怖的产能拖垮了轴心国。

但进入五十年代中后期,曾经是美国工业支柱的钢铁业却开始由盛转衰。这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大规模的罢工,迫使美国钢铁行业大幅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

而钢铁企业不愿意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于是迫使美国政府同意其再上调工人工资的同时,一起调高钢铁的出厂价,而这大大损害了美国钢铁制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欧洲不断革新炼钢的工艺和技术,比如诞生了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的新技术,相比传统的平炉炼钢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钢铁的质量。

美国的钢铁企业在这场技术竞争中,却没有跟上欧洲和日本企业的步伐,他们把大量资金花在了扩大规模、增加营收上面。

一直等到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受高油价影响步入滞涨,钢铁需求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在经历了技术革新之后,开始用质优价廉的钢铁产品冲击美国市场。

于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钢铁业在内忧外患中步入了极为艰难的阶段,整体负债率开始不断上升。

而美联储却在这个时候,开始用大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压制通胀,这无疑成了压垮许多美国钢铁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美国的钢铁产业也并非没有挣扎和反击,在美国钢铁行业协会和钢铁工人工会的积极游说之下,美国国会和政府从六十年代开始,就着手制订了一系列堪比耍流氓的贸易保护政策。

比如在1968年,美国政府迫使日本和欧洲签署了“自愿”限定协议(vra),将出口到美国钢铁市场的总量,限定在全美实际钢铁需求量的9.6%以内。

除此之外,卡特政府又在1978年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