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新住所(1/2)
“这上山的路弯弯曲曲的,又窄,我觉得住山上一点都不方便!”
出租车后排座位上,一个方脸盘、身材魁梧粗狂,明亮的眼神中又带了几分明的男子,笑呵呵的对身旁的李明德说道。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哈哈,富贵家的想法和我们这些普通市民肯定不一样。
家住在山上,图的是空气好,能看海景。
你们去的联邦花园可是半山区的名厦,一套房要300万港币,不过香港真正的豪宅都在山顶。
按你的说法,住山顶更不方便,光开车下山就要半个多小时,房子附近除了树和什么都没有,就算买根针都要开车到山下来。
但身家上亿的大老板们,买菜做饭又不用自己动手。他们上班也不用像打工仔那样赶时间打卡,自己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前排的出租车司机比较健谈,李明德还没来得及开,就抢先
话道。
“的确是师傅说的这个道理,有钱的追求和我们不一样。”坐在李明德旁边的男子叫吴洪志,是海特区房管局的局长。
“喏,我们已经到了联邦花园的楼下,左边顶这一排二十层高的大厦就是联邦花园。”
的士司机说话间,汽车并没有停,在路左拐行驶了几十米后,又沿着一个调
弯往里又开了一百来米,才把出租车停在了小区的门
。
这里是周阳前几天新换的住所,房子价格贵,物业管理自然也就严格一些。门的门卫打电话联系周阳,确认了是他邀请的客
之后,才把李明德和吴洪志放进小区。
“吴局长、李经理,你们请随便做,喝茶还是咖啡?我请的保姆阿姨已经出去买菜了,你们待会儿一定要留下来吃午饭。”周阳热地把客
迎进门。
“周老板,你这房子装修的不错挺,也宽敞的,得有一百多平米吧?”吴洪志四下打量了几眼后说道。
“吴局长和李经理都比我年长许多岁,叫我小周或者周阳就行了。这处房子的房产证上写了1350呎,但除去公摊之后,真正实用的面积应该还不到110平米。
其实我一个住,根本不用这么宽敞。我之前在北角的仁德大厦,租的那套四十来平的房子,就已经完全够住了。
但香港社会比较势利眼,许多谈生意时,都会问你住哪里、开啥车。如果你住半山、开平治,香港
就觉得是一个成功
士。”周阳说着带客
参观自己的新住所。
“这个社会既有嫌贫富的
,也有淡泊名利的
。”李明德也说了一句。
“对,只可惜俗远比君子多,所以我也
脆
乡随俗了。联邦花园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靠山望水,住在高层的话能看到维港两岸大部分的天际线。”周阳指这窗外碧蓝的海景说道。
“风景好,所以价格卖得也贵。我们来的路上听司机说,这边房价要卖到2万多港币一平米?”吴洪志参观了一圈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随问道。
“没错,我现在租的这套房子带装修,又是高层海景房,购买的话大概要2万5一平,而价格最低的朝南低层房也在2万左右。”周阳点了点
说道。
“这里的价格差不多是我们海特区的7倍,难怪许多香港
愿意跑到我们那里买房,主要还是香港的房价太高。”李明德顺
把话题引导到了特区的房价上。
“卖地是港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而港岛和九龙剩余的土地资源已经比较有限,所以港府不但不愿意低价贱卖土地,反而在有意控制土地供给总量,以便推高低价,获取更多的财政收。
而地价占到了楼面成本的一半左右,所以香港的房子自然不会便宜。而香港炽烈的投机氛围,又加快了房价上涨的速度。
但是民众对住房价格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房价超过了普通所能承受的极限之后,积累的泡沫就会
裂,从而造成房价
跌。
香港的房价从五十年代开始,已经完成了两个从涨到
跌的
回,现在正处于第三个
回之中。”
周阳给客泡了两杯茶之后,又去冰箱里拿来一盆洗好的水果,然后也坐下来聊天。
“周先生的意思是香港的房价未来可能跌?”李明德立刻追问道。
“全天下哪有只涨不跌的好事!香港这一的房价涨势,大概是从1975年底开始的。
以港岛东边规模庞大的太古城为例,太古集团在1976年推出第一批新房时,每呎售价最高位为230港币。
第二年推出的另一批新房,就涨到了每呎300港币。但买家和炒家依旧提前四十八小时就开始大排长队,以至于太古地产在摇号发售前,不得不请香港警方派员维持秩序。
而现在太古城的二手房易均价,已经超过了每呎1000港币,比四年前上涨了四倍多。你觉得这个房价上涨速度是合理的吗?
更恐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