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虎上山(2/3)

这是以防万一。

就着咸菜凉水,啃了半块馒,还不到六点,吕冬背上旧书包,包袱皮绑好横轴,蹬上自行车出发,直奔泉南城区。

这一去,要么变成身家三四位数的有钱,要么继续当个位数的穷光蛋。

今天天气适合外出,云彩遮住太阳,东北风带来阵阵凉爽。

出村南,吕冬遇到早起锻炼的铁公

“冬子,去哪?”铁公手腕上挂着收音机,有激昂的音乐前奏在响。

“早,铁叔。”

吕冬笑笑:“去城里转转。”

他骑车与铁公错身而过,音乐中传来京剧唱腔。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吕冬蹬着自行车越走越远,听到的最后一句:“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天凉,顺风,吕冬斗志高昂,仅用一个小时多点,就赶到东外环车站,寄存好自行车,搭乘公电车前往舜山文化市场。

八点半,吕冬下车抵达舜山。

这里跟以后变动并不大,吕冬曾经来过,又特意转了两圈,确定几个市场出都通畅,专门将背包调整到胸,一只手牢牢抱住,另一只手抓着横轴,来到仿古楼前。

楼门不少,吕冬问了声厕所在哪。

跟大部分老式建筑一样,小楼内部没有卫生间,要去东边三十米外的公用厕所。

上完厕所,吕冬进正大艺术品公司,今天来得早,一楼七八个在排队,估计等待鉴定的不少

很多手上拿着《太东周刊》,可见报刊宣传效果很好。

这年代们对媒体的信任度相对比较高。

后来,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即使大媒体,也会为五斗米折腰,各种软文和广告下限不要太低。

吕冬还看到,有从隔间里出来,摇离开,对与正大艺术品公司合作不感兴趣。

贪欲冲昏有,谨慎的也有。

“冬子!”赵伟迎了上来,看到吕冬紧紧抱着背包,暗自点

吕冬赶紧上前两步,略带不安:“今天多?”

赵伟笑着说道:“都慕名过来鉴定的。”他名为叮嘱,实则试探:“多手杂,钱装好了。”

吕冬拍了下背包:“放心,在这里面呢,丢不了。”

赵伟这下放心了,拉着吕冬进隔间,看了眼背包:“古玩也拿来了?”

“嗯。”吕冬放下横轴:“你先看看这个。”

接着打开旧书包,掏出严严实实的包裹,掏碗的时候,吕冬特意把包纸的布包拿出来,放在手边上。

赵伟手上拆卷轴,目光时不时从吕冬这边扫过,立即看到那个布包,从大小长宽,不难判断包的是百元大钞。

这厚度不知道包了多少层,也太小心了。

掏出四件瓷器,吕冬赶紧把布包收回包里。

赵伟的目光也转到了书包上,布包仿佛自带磁……

一个横轴,三件瓷器展现真容,赵伟一一打量,横轴纸张发黄,瓷器美古朴。

“不会是真的吧?”他问道:“就这些?”

吕冬不好意思说道:“家里还有,我娘不让多带。”

赵伟说道:“以我的眼光,都是真品!翠翠!翠翠!去梁教授那帮冬子个队。”

吕冬带着腼腆:“不急。”

“没事。”赵伟看到了钱,吕冬不急,他急!

5000块钱!泉南这个副省级城市统计的去年城镇职工年均收也不过就这么多。

到手的鸭子,不能飞了!

黄翠翠离开很快又回来,说道:“教授那边好了,我们过去?”

赵伟看向吕冬,吕冬牢牢抱着包:“好。”

黄翠翠端着俩饭碗前开道,吕冬一手抱包,一手拿横轴,赵伟端着醋碟和菜盘子在后面压阵。

这奇特的一队,吸引了所有前来鉴定者的注意力。

红门办公间,所有东西一一放在桌子上,梁永先拿起横轴,摇晃脑,仿佛在仔细品鉴。

过了一会,梁永说道:“这幅横轴了不得!笔走银蛇,力透纸背,行云流水,铁画银钩。落款振山居士,这是大家!唯一可惜的,时间短了点,民国初期的书法大家!”

吕冬虽然坐着,但非常辛苦,既要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还要强忍着不笑出来,真不容易。

什么民国大家!他爷爷叫吕振山好不好!

这是八几年写的好不好!

这就一大忽悠。

那浅小碟的价值,估计也就几十块,在舜山市场可能卖出几百上千,但前提是能忽悠住

他算明白了,这行当坑蒙拐骗无所不及,一个个心黑着呢。

比起来,趁洪灾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