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进化(一)(2/2)

但权威不代表真理,这句话可是黄修远自己经常说的。如果没有合理的说法,其他科研员可不一定会信服。

北方转基因研究所的马士庭研究员问道:“黄院士,您是纳米技术的权威,我想知道,现在联邦的纳米技术,可以达到哪个程度?”

黄修远解释道:“我们顶尖的纳米技术,在结合半导体、软件方面的技术,可以制造出直径120纳米的多功能纳米机器。”

“120纳米?”

他接着补充道:“是的,120纳米是当前最小尺寸的纳米机器,这种纳米机器可以做一些高难度的作,其中不少作的度,可以达到原子级。”

说完,又调出一部分技术简报,发送给在场众

“如果达到这个程度,未来10年内,纳米机器应该可以应用到过渡体中。”

另一个老院士下意识的抬了抬眼镜,才发现自己处于虚拟状态,他仔细翻了一遍纳米技术的简报后:

“修远,纳米机器体的技术,预计10年内可以成熟吗?”

“差不多,其实现在纳米机器,已经可以初步植体内部了,就是功能相对单一,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按照我们的发展速度,10年内进实用阶段,我多少还是有把握的。”

黄修远胸有成竹的回答,让不少放心了不少。

其实他们对于黄修远,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联邦有今天的成就,和黄修远这些年来的高瞻远瞩,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他们不会如此苛刻。

虚拟会议继续着。

围绕着如何实现过渡体的全部功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纳米机器技术,结合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造器官技术之类,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他们进行完善。

虚拟会议讨论了三个多小时,众还意犹未尽,不过考虑到不是研究员,年龄偏大一些,黄修远还是宣布休息一天,明天再继续讨论。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