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选(1/2)

另一边。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黄修远从3D通信舱中走出来,他考察了南太平洋区后,又去了一趟秦岭班的培训基地。

那几个超忆者种子,目前培养得不错,看起来有模有样,只是基地对于超忆者的研究工作,进行得非常缓慢。

黄修远也没有太多办法,哪怕是他记忆中的未来,也没有完全解决超忆症的副作用。

半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萧英男给他倒了一杯凤凰单枞。

茶香随着蒸汽,微微发散在空气中,闭目养神中的黄修远,思考着公司和科研的一些事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科技发展,经过他的补课后,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燧系带来的鲶鱼效应,也促使国内科学界的自我变革,很多以前的老毛病,这两年改善了不少。

不少学者和留学生,选择归国发展的比例,变得更加大。

另外还有不少高素质的外国学者,也选择来华国发展。

比如燧系就在东欧招了大量工程师、科学家,然后将他们的国籍转漠北、埃利斯群岛、吉尔伯特群岛。

当然,黄修远对这方面的管理非常严格,技术移民卡得非常严格,由安全部和科研部联合审核,确保真材实料的技术员,才可以获得移民资格。

他刚拿起茶杯,电话便响了起来,一看原来是航天研究院的张院士,按了接听图标:

“张院士,有什么事吗?”

“哈哈,好事!我推荐你去评选明年的两院院士了。”

“哦?您老费心了,不过我年龄是不是……”

张院士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没关系,凭借你的成就,没有敢嚼舌的,更何况,这一次推荐中,可不仅仅只有我,航天研究院都支持你当选。”

“那就多谢了。”

实际上,黄修远在科学院和工程院的脉非常强,和燧系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院士,就有上百之多。

尽管他没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什么论文,不太符合科学院和工程院的评选标准,年龄也明显太年轻了。

有时候,规矩是为普通设立的,面对黄修远这种不走平常路的,是可以例的。

其实这两年,民间一直有声音,希望黄修远、陆学东、苗国忠、张镜鉴等燧系研究员,可以当选院士。

这种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仅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起来。

特别是去年烟推荐一个名额后,遭受了猛烈的社会舆论压力,最后评审委员会还算知错能改,淘汰了烟推荐的那位,由北风厂的总工程师陈学东当选。

到了今年,民间要黄修远等当选院士的声音,更加激烈和庞大起来。

毕竟单单是纺织法半导体的创始,加上各种新材料的研发,更直接推动华国,成为世界两极之一,他要是没有资格当选,谁还有资格当选?

你说太年轻?

但是评选标准中,只规定65周岁以上不能参选,又没有说30岁以下不能参选。

至于在一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两院院士评选委员会,也有办法解决,直接承认燧学刊就可以了。

其实燧学刊,目前在国内科学界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几个子刊中的《燧电子》、《燧材料》、《燧环境》、《燧前沿》,基本常年盘踞着国内的学术期刊前十名。

这个学术期刊排名,比的数据,是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成果的实际应用之类。

哪怕燧学刊是纯中文期刊,仍然难以阻挡其可怕的影响力,燧系中不少研究员,他们的综合影响因子数值,高于80%的院士和长江学者。

今年被推荐上去的名单中,不仅仅有黄修远,还有陆学东、张镜鉴、苗国忠、刘欣等12名燧系研究员,凭借燧系的关系和影响力,至少有一半会当选。

他刚和张院士通完电话,北风厂的陈学东院士、西飞的唐长红院士、道路通研究院的王梦恕院士等,也一一打打电话过来。

这一次院士增选,名单一出来,顿时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时光博客上。

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官方号下面,不少吃瓜群众都在评论区发了评论。

[提前祝贺,希望黄修远可以当选。]——漫游太空2050

[卧槽!燧公司竟然有12初选!]——最强挖掘机

[实至名归,如果黄修远不能当选,绝对有内幕。]——星际

[加油!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月球旅游。]——可的兔兔

[之前没有太注意,现在看了燧公司的研究成果,才知道他们的强大,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乁(˙ω˙乁)]——不吃香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