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移民(1/2)
泉州,过了正午,太阳移动到了顶,此刻的天气开始变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此同时
也开始变得烦躁。
空气中一丝丝的风都没有,好像要活活憋死一般。
此时此刻,祭祀妈祖之后最重要的事便要开始大移民了、
光是这件事就让赵清源
疼,不光是赵清源,其他官员也是如此。
这是朝廷下达的旨意,还在泉州的时候,赵清源就在准备了。
此时他站在崇武港上,看着泉州的大小官吏正在有序地指挥百姓上船。
赵清源感叹到还是官方的力量强大,若是官家早一点登基,那他就不会这么辛苦了,或许也就没有战争了。
如今的蜀大部分业已沦陷,蒙古
的铁蹄将大半个川蜀之地踏的
碎不堪。
而且之前他亲自去过流求,见识过流求,而今流求的发展有目共睹,能见到蜀的百姓能去更好的地方,赵清源打心里替他们高兴。
“郡王,第一批百姓已经陆续到达港了,现在就要准备登船了......”赵子安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整张脸都通红一片,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
赵清源清楚,此番从蜀而来的流民有个十几万,
数太多了,所以要分批进行移民,而且至少要半个月的工夫才能完成移民,为了准备船只,商号麾下又调集了不少的海船。
“子安,今的船都来了么?”
“是的,郡王、”
见到赵子安的工作繁重,于是他拍着赵子安的肩膀道:“你费心了,此番你能将事办好,就不会辜负我的一片心血。”
听了赵清源的话,赵子安忽然像是打了血一样,然后就跑到港
上督促下面的官吏。
此时此刻港上还有泉州的厢军了,为了维护现场的秩序,他们派出了一千个士兵,将整座港
都派兵护卫。
那些百姓全员还存有疑惑,他们拖家带,离开
蜀战
之地,然后辗转千里来到了泉州,他们以为会在泉州安居乐业下去。
......
前一天的时候,去泉州的物资已经驶离港,前往流求路。
此时此刻港的船只已经停靠完毕,赵清源看到百姓已经陆续上船。
他们在期待中登上了这艘船只,希望未来的子能好过一些。
船上的渔民正在将风帆放下来,然后系在桅杆上,吹来的风将风帆吹得鼓鼓囊囊的,就好像一只充满气的气球。
随着一声号令,子风力的作用下第一艘满载百姓的船只已经驶离港,朝着蔚蓝色的海洋出发。
见到第一艘海船离开,后面的百姓则看着远去的船只,然后加快了步伐朝着船上走去。
听说去流求,免除两年税,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过了许久,紧接着第二艘海船也开始离开崇武港港,紧随第一艘海船的身影,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以及在西南风的吹拂下朝着海洋进发。
......崇武港港船只陆续离开港
。
见到船只驶向蔚蓝色的海中,赵清源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最近他的身体不是很好,有些累了,正准备离开,忽然就碰到了礼部的官员。
这是泉州的林家族
,名叫林杭升,他的父亲算是和赵清源认识,而林杭升算是他的晚辈。
于是赵清源问林杭升道:“子迁这么急匆匆地要登船,为何不等明再出发,这明
还有好几十艘呢?”
林杭升拱手道:“不了,郡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还是早一完成官家的差事,我也好早一点回泉州,而且官家最放心不下的事
就是组建一支海军,我现在恨不得早一
到达澎湖,去见李源将军,然后看到我大宋水军纵横大江大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听说要建设澎湖海军,赵清源露出了一丝笑容,然后对林杭升道:“也是,辛苦子迁了,只是澎湖海军可是重中之重,关系我大宋的安危。”
“鞑子欺我太甚,我等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郡王告辞!”林杭升点了点,拱手拜别了赵清源,然后昂首阔步走上了官船,在
群中林杭升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了。
赵清源看到码的百姓正在上船,又看到赵子安不再是平
里那样毛毛躁躁的样子,他对赵子安,对这里的一切很是放心,于是起身回了南外宗。
刚到南外宗的时候,赵清源就看到一些箱子,箱子上贴着重要的条子。
问了旁之后,说朝廷调拨了一批种子过来。
其中就有水稻。
赵清源还疑惑,不过据说这些水稻的种子亩产很高,分派泉州这边,一部分是打算在泉州这边试种,另外一部分是打算运到流求那边去。
接着赵清源又接到赵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