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2/2)
黄同喝完酒后,咏起了杜甫的诗来。
林放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
歌》,当时的背景是在安史之
后。
安史之重创了整个大唐,此刻大唐的盛世已经衰落,衰亡的大唐天下,百姓食不果腹,连屋子都住不起。此刻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然而不过是一座茅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秋风秋雨愁煞
。
过后不久,黄同的声音重重地落在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上,傻傻笑将起来,然后就醉了过去。
林放一把扶着黄同,若有所感,也浅浅地继续吟唱着,“吾庐独受冻死亦足!”
......林放想到在杜甫的那个时代,同样也是战频发。
几百年前,杜甫只能屈身住在堂,而如今这些北方的百姓却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而且还有了田地。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才是百姓最基本需求。
但就是这么一个基本的需求,统治者却满足不了。
在这边,能简单的满足,已实属大不易了。
林放希望主公将来能问鼎大位,这天下事都能以百姓为重。
将来之天下,是百姓之天下,而不是权贵之天下!
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一个世外桃源,还应该有其他的世外桃源。
林放扶着黄同回了住的地方,黄同的娘子看到黄同被林放扶了回来,连忙搭了一把手扶了过去。
“这老东西怎么又多喝了,害我要花费时间照顾了。”
“嫂嫂,老哥哥这是高兴坏了。”
看到黄同打起了呼噜声,林放就放心了,然后就去了自己住的地方。
在昏暗的灯下,林放拿着一个绣花针,穿过针线之后,用牙扯断细绳,系起来一个结儿,随后脱下身上那件背后有个的衣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林放想起了故事会中的一个故事来,认真的缝补着这件穿了有十年的汗衫来。
缝补好了,熄了灯,他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