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万恶的军票(1/2)
“柿饼啦,又大又甜的柿饼啦。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一钱一个,三钱四个,便宜快来买啦!”军的军营对面,瘦高抽条的林三子花钱租赁了一个小摊位,卖些香烟、汽水、
果、
脯、煎炸食品等小吃杂货。主要的售卖对象当然是军营里的鬼子兵。这帮家伙嘴馋的很,见到有特色的吃食,也舍得花钱。反正鬼子的军票很是硬挺,购买力远远超过了国统区的法币,甚至比现大洋堵要坚挺。
这里关于军军票,有必要开一章科普一下它的危害。
所谓军票,票面上写的是“军用手票”,其实质是本军方作为工资发给陆军和海军士兵的一种货币。与当时金本位制的
元不同的是,
本军用手票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能兑换普通
元,基本上就是一张毫无信用担保、没有金银背书的花纸片。本质上这就是一种白条,实际就是靠
军的武力,强行打白条掠夺占领区资源,让占领区老百姓来替
本
养活侵略军。
没办法,家
本
武力强悍,就是摆明了抢你没商量!“此票一到即換正面所开
本通货。如有伪造、变造、仿造、或知
行使者均应重惩不贷。”也就是说,这东西是强制使用的,谁敢反对拒收,统统死啦死啦的!
军用这些废纸一般的军用手票在被侵占地区强买强卖,肆意抢夺
占区
民的财物。比如当时
军在沦陷区规定,军票10钱买米2斤。也就是说一
元军票可以买米20斤,军票比战前的银元购买力都高。这些军用手票发放到
军士兵手里后,就随着这些侵略军被带到了亚洲各个被侵略国家里。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是*****圈的通用货币了!
当时在富裕的占领区比如香港,本军用手票被强制作为当地的唯一官方货币。1943年6月,
军撕下了温和的假面具,开始下令禁止使用港币,强迫香港居民把自己所有的港币,都必须到香港的台湾银行分行、横滨正金银行分行兑换成军票。
那时候的本疯狂投
到战争之中,为了支付庞大的军
工资,吃了甜
的
军就开始疯狂印刷军票。这些军
们毫无经济常识,所以基本上他们就是开动印钞机毫无节制的印刷,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完全不考虑通胀和贬值因素。到
本战败时,据不完全统计,仅剩余在香港的军票总额就有19亿
元以上。至于整个沦陷区,初步估测至少高达几百上千亿
元。
然而,随着军的战败,这些流通在沦陷区的狗
军票,全部就沦为毫无价值的废纸。但凡手上拥有大量军票的商家,最后那就是赚了一堆废纸,擦
都嫌脏!战后一度成为亚洲首富的商
吕志和,当时在香港做大米生意,3年下来,他赚到了几百万的
本军票,结果随着
本战败,全部就变成了废纸!几年的辛苦,一朝打了水漂,令
扼腕叹息!
总之,这军票就是一种靠着枪杆子进行的变相抢劫行为,完全是不按照金融汇率运行的。失去了军的武力
迫,那就是一张张毫无价值的废纸,完全就是对亚洲
民赤果果的抢劫、掠夺!
下面以一个本工科学生参军为
军二等兵的例子来说,军票对整个
军的影响。
在战前,这个二等兵他只能拿到6块钱的军饷,即便加上各种津贴,也超不过11块元。这个钱当时够买二等差米33斤左右(请注意是二等差米),按照没有副食
蛋只吃米,一个成年男
一天需要两斤粮计算,可以说是连自己吃饭都不够,更不要说娶妻生子养家了!所以即便是
本军队免费供应吃喝,也吸引不了
们参军的欲望。毕竟
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如果这个
本工科学生不参军,老老实实读完书工作的话,他的起薪大约是100
元,是当兵的大概九倍收
!这样的
况下,你以为还有多少马鹿愿意参军吗?!要知道
本军队里可是压根不把士兵当
看的,新兵那就更要被欺压、虐待到难以忍受的地步!
而战争发后,就不一样了。一旦打仗的话,
军官兵的收
就大大提高了。在占领区,一个最低级的二等兵,每个月也能拿到20
元,实现了工资翻番。而且驻外打仗的话,还有诸如战地补贴、被服津贴、战功褒奖金等各种额外收
。反正
军印刷军票,也花不了几分钱的成本,开足机器印就完事了!而且当时
军规定,在占领区的10钱的军票能买两斤大米,按照这个价格,最低级二等兵20
元一个月的军票收
,当时够在占领区买约2.5石,也就是大约400斤大米。而按照一般大米10银元一石计算,这种强令保值的规定,导致了军票的购买力高出了银元。折算下来,一个普通
本兵在中国月收
相当于25银元,已经两倍于当时普通工
收
了。说个题外话,当年伟
做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时候,月收
不过是8银元,还不到一个普通侵华
军收
的三分之一。
现在反过来计算,那个本工科男毕业后的月薪,还是在大概100
元左右,按照物价能买大概300斤大米,还不如一个二等兵收
高,
家二等兵那可是
400斤大米的!再说,上了战场,还能抢劫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