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血战县城(1/3)

公元1938年4月10,奉黄河河防指挥官、洛阳警备司令郜将军之命,国民党军91军166师496旅991、992两个团约3000的兵力,在旅长刘少将的率领下,北渡黄河,发起收复河源县城之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军守军为14师团下属可西联队,编制也是三千多兵力,配备有十五门大炮,坦克十几辆,战力很强。但由于前期打通豫晋通道作战伤亡不少,实际兵力应该不足三千。

4月10凌晨,国.军从各营中挑选了五百名攻城敢死队员,在1营营长邹福隆率领下担任主攻。他们在火力掩护下,将云梯靠到北城墙上,每队100流冒着军的猛烈炮火,手举大刀爬上云梯开始攻城。起初进展顺利,敢死队员们奋勇当先,向城墙上猛攻,很快将城墙上的军消灭。300多名官兵陆续沿云梯攻城内,与敌军展开逐街逐巷的搏斗。

天亮后,军增强了北城墙上的兵力,夺回了丢失的城墙,隔断了城内外的国.军。

991团派工兵连长吕舜民带领两班工兵去炸县城南门,但是遭到城楼上军猛烈的火力攻击,工兵们全部牺牲了,炸行动失败。

后续攻城部队只能继续沿着云梯登城,敌居高临下集中机枪向城下的我军攻城部队疯狂扫,集中大炮不断向外击,一批批登城部队都在军的密集的炮火下壮烈牺牲,云梯也被敌一个接着一个炸断了,部队根本无法登城。

军一面组织力量围歼打进城内的部队,一面派部队打开东、西、南各城门,在十几辆坦克掩护下,出城向北门的中国军队反击合围。同时,派出骑兵从西关外冲出,猛攻中国军队的阵地。而且,河源军请求战术指导,驻守在沁阳的军也出动向河源县城增援。

中国军后援部队与军在城外展开激烈的战斗,但由于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官兵们无力抵抗军的大炮和坦克,后援部队伤亡惨重,只能被迫离开城墙附近,撤退到后面的村庄一带构筑阵地,与敌军对峙。

这样一来,攻城内的300余名官兵由于失去了后续部队的支援,顿时陷军的包围中,身处绝境,成了孤军。

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巷战中不断发动对敌军的袭击,顽强地与军拼杀,最后退城中的鸿福寺内坚守,随即便被数倍于己的军团团围住。

此时,邹福隆营长在一次反冲锋时已经不幸中弹牺牲。与寇血战了三天三夜的敢死队员们虽然身处绝境,却没有一投降。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拿起大刀与军展开激烈的搏战。

最后时刻,弹尽粮绝的敢死队只剩下了中士班长朱金山等28。朱金山和机枪手张鸿歧有武术功夫,善于刀术,他们一前一后互相配合,面对汹涌而来的本兵,毫无惧色,勇猛地挥舞大刀,左砍右劈。血光迸现,凶残的军纷纷倒地,成了他们的刀下之鬼。

最终,28名壮士全部壮烈殉国。在这次攻打河源县城的战役中,敢死队有473名官兵为国捐躯。他们消灭了大量军,仅在鸿福寺周围,就留下300多具军的死尸。

最后的白刃战中,班长朱金山砍死军士官及士兵13,张鸿岐砍死军士兵7。他们的勇武,征服了一向以“武士道”神自诩的军官兵,军自发用大木桩为他们设立了“慰灵祭”,木高5米,墨笔写就:“中国军队无名英雄之墓”,落款为:昭和十三年井山部队森田队建(森田部队查为军14师团第27旅团步兵第15联队,联队长森田范正大佐)。以示敬意。

中国军队一直围城战斗到4月20,经过10昼夜的苦战,终于收复河源县城。困守多伪军在河源城内外,被消灭近千,伤亡惨重,只得放弃河源向沁阳方向逃离。

*******************

一段可歌可泣的浴血战斗,湮灭于历史的长河里。而在这场艰苦的围攻作战中,一次小规模的阻击战,却难献历史的记忆。

“大队长,鬼子炮火太猛烈啦,出动了十几辆坦克车,国.军打的很苦啊!”河源西门靠近北边的一片山林里,陈龙侦查回来,焦急地向杨三强汇报。

杨三强:“攻城的伤亡太大啦,没有重炮很难打开城门。”这样的大规模战斗,目前也只有国.军正规军才有能力实施,八路军都分散到各根据地打游击,确实是没有攻城的实力。

“那俺们也帮不上忙啊……”陈龙看看枪炮声打得沸反盈天的北门叹气。

“现在确实帮不上,再等等看吧,实在不行,咱们就撤。”杨三强也叹气,派去联络的通员连家长官的面都没见着,直接就回话说不需要协助。

“热脸还贴上冷了!家这是看不上俺们啊!”陈龙嘀咕一声,被小瞧了!

“队长,鬼子从西门出来了,是骑兵!”一个哨兵快步赶来报告。

“有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