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两个半人(1/2)
听到王体乾的话,崇祯的脸色有些发白。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他慢慢的站起身,声音冰冷的说道:“锁龙于池?他能锁得住?阉党虽然势大但朝中也不是尽是阉党,其他的那些大臣长久见不到皇帝,难道就不会起疑吗?”
王体乾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崇祯的绪变化,他依旧低着
慢悠悠的说道:“皇上,您难道忘记了神宗显皇帝的故事了吗?”
崇祯微微一愣,随即便尽力在记忆中搜寻王体乾所说的那些信息。片刻之后,崇祯若有所思的慢慢坐回到椅子上。
王体乾所说的神宗显皇帝便是崇祯这具身体的爷爷--大明万历皇帝。崇祯记得,在后世曾有网友说过,大明朝的皇帝奇葩多。的确,在大明十七个皇帝中有当过和尚的,有抢侄子皇位的,有当过两回皇上的,有给自己封官的,有猫的,
做木匠活的,
修仙的等等。而王体乾说的这个神宗显皇帝的特殊之处有两条,一是
财,曾经大量的派太监去各地收矿税,以增加内库的内帑。第二就是懒,从万历十七年开始,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进行郊祭、不祭奠宗庙、不开早朝、不见大臣、不批复大臣的题本奏本。到了他执政的中后期,连进
内阁的廷臣已经不知到皇帝长什么样?而且在朝堂之中出现了“
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朝廷中枢机构近于瘫痪,政府官员的缺得不到补充。在万历四十年时,宰辅只剩下首辅叶向高一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有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都只有一位侍郎。而都察院八年都没有一个正官。最可怜的刑部,由于缺少处理刑法的官员,长期不能审理案件,让那些涉案的在押
员和其家属十分不满。犯
家属便集体在长安门前哭诉。吏部尚书多次上疏乞求补充缺少的官员,可皇帝理都不理。吏部尚书被
无奈,就写了个辞呈递上去,准备不
了,可是连这个辞职信,皇帝都不看。在万历四十年,南京各道御史曾经上疏:“台省空虚,皇上
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接见一个大臣,天下有将要沦陷的忧虑。”
想到这些崇祯无奈的摇摇。既然大明皇帝有这种前科,那魏忠贤要是真的将皇宫内院与外朝隔离,将自己这个皇帝禁锢在大内之中。哪怕几年甚至十几年官员见不到自己,那些官员们也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学神宗万历的样子,蹲在温柔乡中犯懒呢。
崇祯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局的好主意。抬起
就见王体乾正一动不动毕恭毕敬站在一旁,崇祯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地叹了
气。现在谁要敢当着自己面说,只要穿越到古代,凭借着几百年的见识,你就能将那些古
玩弄于
掌之间。那自己一定会啐他一脸。就眼前的这个又
又瘦的老太监,在短短几句话中就已经将对话的主动权不动声色的拿了回去。并且在不经意间既向自己表示了忠心,又向自己显示了能力。
崇祯稍稍正了正身子说道:“王大伴,既然如此,你可有应对之法?”
王体乾微微转过身,依旧低着说道:“回皇上,老
的办法只有两个字--厂卫。”
“厂卫?”
“是的,皇上。只要将厂卫掌控到陛下手中,不仅拔除了那的爪牙,使皇权得到稳固。而且还可以控制外廷,使政令通达。”王体乾说完微微抬起视线看了一眼年轻皇帝的表
。
崇祯默默思索了一会,说道:“要如何才能控制厂卫之权?”
王体乾两道雪白的长眉微微一挑,说道:“老向皇上推荐两个半
。”
“两个半?”
“是的皇上,那两个中,一个就是曾在信王府侍候过皇上,现在正在南京戴罪的曹化淳,第二个便是不久之前因违反了巡抚高第的命令被免官归田的蓟辽镇副将孙祖寿。至于老
所说的那半个
,便是前锦衣卫指挥史骆思恭。”
“为什么要推荐这几个?”
“回皇上,魏忠贤此时亲掌东厂,所以要收厂卫之权必先从锦衣卫开始。并且由于魏忠贤现在已经有所警觉,所以夺权的动作也要万分谨慎。老之所以推荐曹化淳,一来,是曹化淳曾在皇上身边,对皇上忠心耿耿。二来他的获罪遭贬其原因便在魏忠贤的身上。皇上此时调曹化淳进京,那魏忠贤一定会将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如此皇上便有机会拿回锦衣卫的控制权。”
“就用那个孙祖寿。”
“是的。不过单单一个孙祖寿,是不可能在锦衣卫中立足的。这就需要那个骆思恭了。骆家两代掌控锦衣卫,脉众多,有他的协助孙祖寿必能成功。”
“为什么不直接用骆思恭?”
“骆家的优势在于脉众多,劣势同样也是这点。皇上如果想将锦衣卫牢牢控制在手中,便不可选用骆家之
。这也就是老
为何只将他算作半个
的缘故。再者说。。。。。。将一件东西赐给一个
和将一件东西还给一个
,所得的感激绝不相同。”
崇祯点点,随即又问道:“为什么选用孙祖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