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老窗户(1/2)

一场雨以后,所有种了枣树的地全部种上了大豆子,由于村里并没有储备那么多豆种,刘书记和谭会计也是东拼西凑的连买带换凑齐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剩下的荒山今年就只能暂停种植了。

因为地只要一种上,就要用锄不停的除,尤其是到了雨季,那是前脚锄完,后脚就又长起来了。

就算农村这么缺劳力,征调去县里的民工依然没回来。因为县里再次提高了待遇,全部十个工分一天,并且包吃,可以敞开肚子往撑了吃。但是,菜里的油水大不如冬天了。

这一点县里给了解释,天气热了,实在是不好保存了。但是,虽然少了,每次菜里油依然很多,并且油渣子反而感觉比吃的时候多了。

没错!全部变成了油渣子。

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方法,就在左坞镇准备了大量的铁锅,膘一到就开始炼油。

油和油渣就好储存多了。

这些都不是杨小三关心的事儿,他关心的是家里新房子的问题。

后世,乔迁之喜肯定要吃饭的,然后还能收点儿喜钱。

这时候肯定有的,但是家里居然没办。

因为穷!

家里盖房子不仅把钱花光了,粮食也被吃的差不多了,积攒一冬的腌、骨、猪肝、猪蹄、猪尾也消耗了一个光。

大伯给了五块钱,但是拿走的东西是不是多了点儿?不,是多了一些吧!

吃亏了,但是父亲和母亲居然还笑的很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两只老母都炸窝了,杨小三非常高兴,把准备的蛋全部换成了商城出品的优质种蛋。

家里的就是普通的华北,属于小种,老公最重也就五斤到天了。所以,杨小三全部换成了罗丝

罗丝的公最大可以长到十多斤,所以超过五斤哪都不是事儿。罗丝的母即是很多蛋养殖场的蛋,公则多是养殖场的了,可能地域不同有所偏差吧。(村里养大棚即是如此)

其实,还没搬家爷爷这边儿就换上了玻璃窗,可把老爷子乐坏了。

爷爷摸着玻璃窗户,感慨道:“大地主家里都没有玻璃窗户,我都住上玻璃窗户的房子了。”

“感谢***,感谢党,新中国都是好啊!”

爷爷没有那么多的词汇,来来回回就是美、好、忒美、忒好,然后就是不停的发表获奖感言。

也是乐的更不拢嘴,学着爷爷感谢的话,说啥要给主席像上香。

爷爷瞪了她一眼,道:“没听瞎子说,主席不吃香火供品,别瞎整。”

其他地方不清楚,这边儿有主席不吃香火供品的说法,所以家里有主席像、画的家都不烧香摆供品,到了二十一世纪亦是如此。

爷爷一换玻璃窗户各家儿待不住了,这怕比呀!玻璃窗户就是比窗户纸糊的好呀,木匠家里就是在爷爷这边换上的第二天也换了,结果导致村里的玻璃不够了。

但是,杨小三不仅没有因为又要赔钱不爽,反而因为大伙都还窗户高兴。

为啥,他们换下来的窗户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老物件,商城里居然有当成老手工艺品大量收购。

当时杨小三也仅仅想试试,毕竟爷爷换下来的窗户图案特别漂亮,没有一根钉子,也用了近百年了,最主要的是红木的。所以,他觉得能试试。

后世红木多值钱,再加上复古的手工艺,完全不用做旧,所以还买了个高价。

也不是所有换下来的窗户都能卖高价,有些烂不堪的、材料又是普通木材、工艺也很差的处理都不要。但是,村里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卖上了好价钱,导致杨小三大赚了一笔。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儿发酵了!

周围各村儿都听说老的硬木窗户可以换玻璃,做工越细、材料越珍贵的换到的玻璃越多,于是各村儿纷纷拆窗户换玻璃,极大的改善了大伙的生活条件。

为此,杨小三还收到了很多地主家出品的品窗户、屏风。

不过,也不全是好事儿,各村儿的树倒霉了,纷纷被砍伐做成了窗户框。

刘书记想不明白呀,天天在村委会念叨,道:“想不明白呀,一堆窗户能换到这么好的玻璃,还补给了咱们村儿不少粮食。”

谭会计从开春就愁眉苦脸的,村里的家底已经得瑟光了,若是养鸭、养兔场失败了,村里信誉就彻底完了。

这回好了,各村儿换玻璃窗户居然让村里小赚了一笔,而且还有更多纷纷过来兑换,眼看见底儿的仓库又要满呀。

谭会计笑着道:“我才不管他们怎么想的呢!”

“只要养兔场、养鸭场、大牲粮充裕,咋咋滴!”

李靖远则解释道:“这有钱哪,就有稀奇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