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疯狂的订单【第四更 !求订阅!】55/110(1/2)
雪停止了,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景和帝的病本来就不是什么大病,修养了大约十几天便康复了。
为了防止后患,御医和大臣们还特意的让景和帝再多休息了十来天,才让他慢慢的开始决策朝政。
皇帝已经重新亲政了,太子自然要暂时退下去。
不然他抓着权柄不放,就容易引发矛盾。
太子没有一点不甘愿的意思,
接之后反而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段时间忙着整理六省
雪灾害的事
,就已经让他忙得一天到晚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了。
只有真正参与进来,才知道一个皇帝有多么的辛苦。
这还只是让太子参与赈灾事宜,其余的朝廷事宜都还没功夫去管。
太子都有些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的
君昏君会那么多了。
逃避责任,只想享受皇位带来的好处,这不就成了
君昏君了吗?
熊文庆和苗炎组织的除雪队伍,在雪融化了一部分、路面成冰块状,不能再用雪橇车飞驰运输的时候,便疯狂的开始了工作。
这都还没到半个月时间,已经彻底打通了超过五百里的官道通道,其工作效率之高,简直是闻所未闻。
对的,你没有看错,是五百里。
信阳到孝感是三百多里,新野到荆门是四百多里。
五百里代表着早就把路段全部疏通完毕,而且还在继续的纵向开始清理官道之中。
现在各自的队伍已经分成了五个小队,一共十支队伍,每队四千
,做官道的支道清理工作,绕一圈再回到京畿地区。
安徽和江西也在江苏和浙江的帮助之下,路途得到了疏通,
通大动脉的运输已经畅通。
四川同样如此,随着长江的水流逐渐的开始丰富,他们首先从水路便和外界联系了起来。
然后四川这边往西康的通道,清理了大半,不过还有三段累计超过两百里的道路仍旧是冰雪封闭,
脆便继续使用雪橇车运输。
为此西南总督葛松道还特意写了奏章,请求表彰柳铭淇发明了雪橇车运输。
西康省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挨着青藏高原,所以一年起码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冰雪封住道路的。
而这一个区域因为地势非常复杂,很多道路都不是官道,这就更加增加了运输的麻烦。
以前都是趁着
雪没有封山之前,就把几个月的物资一起给输送过去。
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多,遇到紧急
况根本没办法反应。
现在好了,有了雪橇车,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运输,而且
风雪封山之后,运输反而会更加的方便——大型雪橇车能轻松运送三万斤,这又岂是寻常马车能比拟的?
“这将为西康的民众、关卡、城池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裕王世子殿下功德无量!”
这是葛松道奏章上面的原话。
如果换成另一个
,朝廷大臣们肯定骂他阿谀,但说这话的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康第一杀神,那就没有
怀疑他的用心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景和帝留中不发,只是传旨表扬了柳铭淇,并没有给予其它物质上和爵位上的封赏。
……
总的来说,随着越来越暖和,各受灾省份的各种生活物资也有条不紊的开始了运输。
民众们的生产生活也开始恢复了正常。
唯一大家还觉得很紧缺的东西,那便是蜂窝煤了。
尤其是西康省这边,长年低温
雪,蜂窝煤随着打通的通道进
四川之后,葛松道连续发了五道奏章,恳请赶紧押送十亿个蜂窝煤前往西康,并且在未来的
子里,最好能保证每个月一亿个以上的供应。
毕竟西康的天气太过寒冷,木材长年湿润,都不怎么能烧着。
有了蜂窝煤这种东西,他们无论烧水做饭,还是取暖什么的完全就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西康这边的几个城池驻军、几个要塞驻军们,有了蜂窝煤的话,士气起码能
涨三倍!
这个事
景和帝很快就答应了下来,朝廷负责统一采购、运输。
蜂窝煤售价也才两文一个,哪怕是加上了运输,到西康省最多也不过是五六文钱,比起煤炭木炭什么的还是要便宜多了。
因为煤炭是朝廷卖给裕王府蜂窝煤工坊的,在这方面朝廷还赚了不少钱,所以成本显得更便宜。
在苦寒地带驻防的军队,还有在那里生活的民众,本身就很辛苦,平
里朝廷本来就要给他们大量的补助——毕竟这些生活的民众中许多都是驻军的家属,所以为了让驻军稳定心
,这些粮食之类的补助也是很正常的。
受到了西康省的启发,朝廷也赶紧的多订购了三十亿个。
十亿给西北边境敦煌、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