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研究母牛的人【第二更!求订阅!】(1/3)
今年三十二的唐五是帝京府下属的通县王河村一个普通的村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农民普遍没有什么名字,顶多就是姓氏后面加一个排行就够了。
因为附近有好几座大山,山势平稳又不陡峭,而且还有一条王河流淌经过,他们这个山下的村子以前是畜牧为主。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水牛养大,然后卖给周边的民众们。
就连京城的一些富农,也有买过他们的水牛。
 由于百年以来这里已经形成了产业的规模化,所以村子里两百多户
家,一共养了一千五百多
水牛。 
官府也特意安排了衙役,每个月过来检查一次他们的水牛数量。
卖给谁了,哪些牛病死了……这些都要详细记录,主要是怕他们私自宰杀拿去卖钱。
 市场上生鲜牛
的价格可高得很,一斤能卖一百文以上,几乎就是猪
的十倍。 
虽然家家户户都在养牛,可是王河村的村民并不是很富裕,充其量也就是够个温饱。
但那只是以前。
现在可不一样了。
 王河村已经被京城里面的收购商给挤
了。 
 他们要的不是小牛,更不是成年健壮的公牛,而是母牛产下的牛
。 
 寻常来说,水牛
这东西寻常也不值钱,如果小牛喝不完,都是家里的小孩子喝了。 
 毕竟牛
保存不了多少时间,也不可能拿到外面去卖。 
 水牛
有那么一
子的淡淡腥味,富贵
家喝不惯。 
 然而,从秋天开始,京城来的收购商就过来讲,让他们每天挤出牛
,装进桶里,有多少收多少。 
 价格还不低,一斤牛
就是三十文。 
 三十文的价格,在不是灾患的年
,在通县已经可以买两斤米了。 
 即便是蝗虫刚刚肆虐过的秋天,买一升大米都足够,或者能买三斤猪
回家吃。 
 有这么好的事
? 
 收购的商
也不含糊,每家可以产牛
的都给了二十文作为定金,让他们不要担心。 
 大家将信将疑的做了,结果每天
家一大早过来检验好有没有掺水,只要合格的,装上车子就走。 
 三十文的价格,给得非常
脆。 
 这下子大家高兴了,直接把喝牛
的小牛给赶到了一边,每天都尽可能的把牛
集中起来卖钱。 
 没过多久,又有收购商找上门来,寻求他们的牛
。 
这一次给的价格更高,三十五文一斤。
村民们马上就背叛了自己的收购商,转投他主。
接下来又是四十文……一路飙斤到了现在的五十文一斤。
 如此高的价格,让所有王河村的
简直想都不敢想! 
但却又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天那些收购商都是抢着来收购。
农民们这下子选择面可就大了。
 只有那些给钱爽快,不刻意为难
的收购商,才能收到他们的牛
。 
 可是有一点,无论是哪个收购商,对牛
的质量都有最严格的要求。 
 母牛发炎了产出的
不行,掺水了更加不行,直接被列为黑户,没
愿意收他们的——当然了,王河村的村民还没有这种无耻的
。 
 唐五后来才晓得,之所以收购量这么大,要求这么多,原因是京城里面的富贵
家,包括皇上在内,都喜欢喝
茶,吃一种叫做双皮
的东西。 
 这些都是要靠水牛
才能做成的。 
 甚至于京城里面的裕王府,还利用这个水牛
做了一种叫做大白兔
糖的吃食,简直是风靡了全京城,一颗都能卖到一百文! 
天哪!
一颗糖能有多大?
 一斤牛
才多少钱? 
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可唐五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做一下大白兔
糖。 
 想来这种糖里面是加
了兔
的,那就有些复杂麻烦了,根本做不了。 
 他只是专心做自己的事
。 
唐五因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自己又是排行老五,所以根本没有分得什么家产。
他小时候就是替村里地主富户们牧牛的。
 因为有了长期的经验,凡是经过他照顾的牛,必然长得肥壮有力,母牛也是生小牛很顺畅,完全没有卡死了一尸两命的
况。 
 所以渐渐的他就利用地主富户们给的赏钱,自己买了三
看起来快要病死的牛犊子,把它们给安稳的养大。 
 如今唐五家里已经有了十二
牛,其中四
都是成年母牛,四
是小母牛,两
是公牛,拿来配种用的,剩下两
才是准备拿去做力气活儿的小公牛。 
 从秋天的牛
一阵飙斤,到现在牛
价格已经堪比牛
的一半了,这其中的利润大得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