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暗幕重重【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2/2)
一艘船只行动慢一点,那么后面的船只便耽搁了。
一旦耽搁,便会形成码
上的拥堵,想要出去的船出不去,想要进来的船进不来。
为了这个缘故,码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时间里,一共扩建了五次,到了现在已经没办法再扩建的地步。
结果反而造成了现在一旦拥挤,堵个两三天的事儿都不是稀奇。
这其实跟帝京府码
差不多,那里也是时常拥堵。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船只,在距离城门水码
还有十里路的时候便选择了上岸,宁愿走陆路远一点、多花费一点,也不愿在水里堵着。
景和帝对于柳铭淇的琢磨很满意,只是看了一下资料,就能抓住这么多的重点,这个小子的确是很聪明。
他不知道,柳铭淇看相关的电视剧看得多了,以及古代官僚会做什么事
,都是门清儿。
别的不提,码
上面的管理,就是一个巨大的顽疾。
多达上千
的码
官吏们,却造成了如今如此拥堵混
不堪的局面,难道不是渎职吗?
大部分原因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有利益的关系掺杂,一切就变了味道。
里面的猫腻太多了,比如谁给的孝敬多,那么每次他的船就优先进出码
,货物因为堆积仓储滞泄而造成的损耗就会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他们。
那些不懂事的,或者是给钱给得少的,自然就排在后面,有些时效
的商品如果遭遇了堵塞,一船损失几百两、甚至几千两的事
都时有发生。
还有装卸工
的快满、细心与否等等,这也同样会影响船主和运输时效。
如果换了一个良好的团队,完全可以让整个码
的运营高效迅捷。
可问题在于,换了一批
,他们就能比前面一批
做得更好吗?
不一定。
不。
应该是不能。
所以朝廷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大体上过得去,然后不要耽搁正事儿就可以。
这一次的运送救灾物资和粮食,两个码
就没有出篓子,用最快的速度运送抵达,还得到了嘉奖。
但这样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罪过。
景和帝不愿意大开杀戮,如果能和平的解决,那是最好。
如今苗炎提及了让柳铭淇来解决掉鬼门关,在景和帝看来就是解决这个顽疾的好方法。
一旦鬼门关消失,航运畅通了,就又不用撕
脸,又不用一直忍受他们的拖沓、渎职、贪x。
否则景和帝也不会同意苗炎的馊主意。
馊主意是馊主意没错,但如果柳铭淇能做好了,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儿?
面对至少会有上百万民众收益的大事,景和帝毫不犹豫的卖了侄儿,让他出马去为难。
今天看着柳铭淇对鬼门关两大码
的分析,景和帝心
就有了底。
不管柳铭淇是不是年轻没经验,但至少这份观察力是足够的,一如当初他在谈及“临时盐税”、“麸糠粥”那样的敏锐。
“有了看法,你有办法吗?”景和帝又问道。
他知道这个很为难柳铭淇,可如果一开始连一个
绪都没有,那柳铭淇还是不要去了,免得丢
。
“办法嘛,当然……不能说有,但是我有一些
绪,不过现在再多的参考和资料都做不得数,需要现场观察才能知道该怎么样去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满
大话不代表能解决事
,只有知道了难处,认真的去脚踏实地的做,才有可能解决问题,陛下您说是吗?”
柳铭淇本来想说这样的开荒拓野,对物理和化学双博士来说,当然不值一提,可他转念一想,容易被追到的就不是
神,必须要让皇帝和大臣们知道自己有多辛苦,才能让他们记住自己的好。
少年也不求别的。
只求下一次自己闹出什么事
来,大家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小爷我能承受得了,可我爹娘承受不了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景和帝嘴里念叨着这句话,顺手就在御桌上写了下来。
“铭淇,你的才华不去考一个状元,那真是可惜了。”反复读着这一句话,皇帝不由得感叹起来。
随
说的一句话,便是如此的富有哲理,这孩子的才智绝对是超越了绝大部分的
。
关键他还只有十六岁而已。
十六岁便有如此
的感悟,能有这样踏实的心态,放在民间任何一个地方,那都是了不得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