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2/3)

我这方法好像没什么有错误的地方吧,日也好,水也好,不就是我知道的那样吗?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总不可能会有什么错误吧!按理说,我这些知识,在现在这个世界,应该还是尖端科学,属于绝对的一手资料,我应该更有潜力才对啊,但是为什么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灵力什么的?”

“难道是我太着急了?那好,我就再多观想参悟几次!”

李玄想了想,最终把自己不能参悟文字奥秘,感知灵力的原因,归结到了自己太心急上,于是便重新回过头去,参悟日和水。

日就是太阳,就是恒星……”

李玄这一次依旧是分析着一切可以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不过,他所用的一切,都是从地球带来的方法。

他始终没有想到一点——“如果地球的这些方法真的有用,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没有人感悟灵力?”

也许原因就出在这里。

但李玄他这个时候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的。

因为李玄是入了自己识障。

这世上有诸多障碍。

有路障,有视障,有听障,有事障,有心障,有识障,有理障,有道障。

可见的障是好消除的,最可怕的是看不见的障。如心障,识障,理障,道障。

这些障一旦形成就会根深蒂固,却让人不知不觉,还自以为是。

庄子《逍遥游》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肩吾的人,去问于连叔,说:“我听那个叫接舆的人说的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非常的假,一点都不符合我的常识。我非常害怕他说的那些东西,漫天瞎扯,大有径庭,不知所谓,不近人情。”

连叔问:“那这个接舆都说了什么话呢?把你吓成这样?”

肩吾回答说:“他说什么‘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难道不是瞎说吗?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不吃饭,只是喝点西北风,就能活的。更别说还飞天遁地了,肯定是假话啊!”

连叔听完,说:“你说的也对。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瞎子不能跟他说色彩的美丽,聋子不能跟他说音乐的动听(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这两句话?这个世界上难道只有形体上的瞎子和聋子这种缺陷吗?那认知和常识也是有的啊。你以为的假话,只是你的常识左右了你,使你变成了智障啊……”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提笔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可以告诉你什么是道,但这跟你所认识的常识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要认识道,就要消除自己的道障。

什么是道障,就是人最初的那些自认为的“道”。

人所自认为的“道”,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整个人生,要去让他颠覆这些,舍去这些,谈何容易。

所以,消除道障最难。

所以,自古得道者了了。

而现在,李玄就入了自己的识障,甚至是道障。他只有认识到这些,并舍去自己在地球上的形成的思维习惯,常识认知,才能认识他现在想要得到的诗道。

然而,这究竟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个机遇。或者被别人破,或者被被自己参破

……

纠结了大半夜之后,李玄依旧没有半点参悟文字奥秘的样子,他试了百十次,但都是毫无感觉。

郁闷之下,李玄睁开了双眼。

李白在旁边盘腿坐着,不动不摇。

李玄想询问李白,自己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当他想开口去问的时候,却又迟疑了。

他发现旁边盘腿坐着的李白,竟然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觉得,此时的李白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成了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块石头……

这个感觉很奇妙,李玄还是第一次从一个人的身上,生出这种感觉。

“难道这就是参悟了天地万象,得道之后的情况?”李玄不由去想,“若是这样的话,这种情况又是如何能够做到的呢?”

“我刚刚去想日月,想水火,我几乎把这些东西的所有科学数据都想到了,应该没有遗漏了什么重要东西才对。可是为什么我不能参悟到什么呢?”

“是我的方法不对,一定是这样。假设李白和我对换,他现在开始参悟,他肯定不会像我一样,因为他不知道太阳是恒星,水是氢氧化合物,火是能量转化。”

“可是他不想这些,又会想什么呢?”

李玄陷入了沉思。

“贺方!我喜欢的人是他!你就别想了,让我喜欢你,我宁愿喜欢一个乞丐!”

一身粗布麻衣的孟飞,在第三天晚上,终于来到了白云城。看着白云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万家灯火照的大夜通亮的场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