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杏花村(2/3)
血迹,钢刀被挡了回来,劲气却刺伤了她。
赵靖将钢刀捡回来,看着一直无动于衷的老渔翁,若有所思。
…………
竹筏又在河上漂流了半,赵靖这才见到了
烟。
到了一座小村落之后,竹筏终于停了下来。
老渔翁指着那个村子道:“我的家!”
又看着赵靖道:“进去坐坐?”
赵靖沉吟了一下,没有拒绝。
老渔翁将竹筏绑在岸边树桩之上,提起鱼篓,拄着竹竿,也不管那对鱼鹰,就往村子里走去。
赵靖便跟在老渔翁身后,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景色。
这个村庄看起来并不富裕,甚至还有住着
败的茅舍,但有四样事物,还是吸引住了赵靖。
一是这个村子虽然败,但是很整洁。
二是村子前有一颗巨大的杏树,有多大呢,赵靖只知道她将整个村子都遮在了树荫中。
三是这个村子很欢乐。
村子前,有几个小孩,用竹篾圈成一个圈,绑在竹竿上,跑到屋舍下面,网了些蛛网,到处追赶着蜻蜓;一些老,便坐在杏树根上,一边吹嘘着自己年轻的过往,一边看着小孩追逐打闹;年轻一些的,便在树下捡着
涩的杏果,拿去酿酒。
四是杏树下有间茅屋,茅屋前的门槛上,坐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一直望着村的方向,就像那棵杏树一般,一直在庇护着这个村庄。她脸上带着笑意,阳光透过杏叶,照耀在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自然的美。老婆婆看到赵靖之后,脸上笑意更甚,轻声说道:“公子回来了啊!”
众听闻,并不真切,只当老婆婆在喃呢。
赵靖却觉得那声音穿透了万古,一丝熟悉感传上心,他不由得道:“回来了。”
老婆婆笑着招呼赵靖过去,从身后掏出一捧杏子饼,递给他:“公子最吃杏果,但是公子来的不是时候,就吃些杏子饼吧!”
赵靖接过来,拿了一个杏子饼放中,松软浓香,
即化,让
回味无穷。
“好吃!”
老婆婆将双手合起,放在膝盖上,也只是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也许是回到了家的缘故,老渔翁的话也多了起来,他指着这颗参天杏树道:“这颗杏树,从我记事起,便是这个模样了。村子因之得名杏花村,一村的,也指着它吃,春天捡杏花,夏天捡生涩的杏果,都用来酿酒,便能给村子里带来很大一笔收支。到了秋天,成熟的杏子更是美味,可舍不得卖给外
了。吃不了的,便用来做杏子饼,还能存上好久。”
“村子里的并不多,有这些,也就够了。这棵杏树,说是杏花村的守护神也不为过。”
赵靖点点,老渔翁的葫芦里,便有杏花酒,他喝过,确实不错。
老渔翁又说道:“树下坐着的杏花婆婆,在我记忆中就没变过,连名字也是从前辈们里听说的。杏花婆婆对谁都很好,最喜欢做杏子饼,然后拿给后生们吃,在杏花村里长大的孩子,都是吃着这杏子饼长大的。成年之后,也用这杏子饼来赚钱养家,对此杏花婆婆也不在意。可惜啊,婆婆年纪大了,脑子也出了问题,如果她说了什么,你别在意。”
赵靖顿时脸色尴尬,随着老渔翁走了。半晌之后,赵靖又回过来,发现杏花婆婆也在看着他,还是一脸笑意,他心中想着老渔翁之前所说的话,也不知是对是错,因为他分明从杏花婆婆的眼里,看到了那真挚的
感。
但是,他不曾见过杏花婆婆呀!
赵靖甩了甩,追上了老渔翁的步伐。村子里的
见来了新面孔,也纷纷张望过来,见老渔翁在一旁,也就不多说什么。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见了老渔翁之后,问道:“老石,又去打鱼了?”
老渔翁停下脚步,笑着道:“是呀!”
“打了多少?”
“不多,五条!”
“那也不少了,看来,那鱼鹰也通,还知道嘴下留
!”
老们一阵哄笑。
老石总出去打鱼,总带着鱼鹰,但却不像别
一样,给鱼鹰脖子上下套子,所以老石打到的鱼,基本都下了鹰肚,老
们总
用这个来笑话他,说他的鱼鹰比他活的还自在。
老石也只是笑。
那老指着赵靖道:“这是哪家的俊后生?”
老石道:“读书!”
“你亲戚?”
“不是!”
“那你得意个鬼!”
老们又笑了起来。
老石笑笑不说话,便带着赵靖离开了。
当走过一家败院子时,老石道:“你别看杏花村如今没落成这样,早些年,也是出过有钱
的。百年前,这家,当时在方圆百里之内,都算是首富,可惜儿子做了和尚,便没落下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