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但这次……(2/3)

除了周经出来帮张延龄奏报了个筹措钱粮的事之外,给张延龄上朝找了理由,除此之外这次的朝议太过于平静。

让很多人适应不了。

一旦张延龄到朝堂,应该是剑拔弩张,朝堂应该是一片杀气才是。

但这次……

“到此结束吧。退朝。”皇帝最后做了总结,朝议也结束了。

当天本来就没大的波澜,所涉及的也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议题,好像这些议题由内阁和司礼监就能解决,皇帝朱批都省了。

为何朝堂上会这么紧张呢?

难道就因为张延龄来了?

眼看皇帝要带着几名司礼监的太监离开,在场的大臣似乎觉得哪里不对。

这时候应该是张延龄跳出来,提出个让大臣很难堪的问题,然后再把朝议的时间拉长,一场腥风血雨应该又要开始了吧?

果然……

张延龄有动作了。

很多人所担心的事情,好像也是他们所期待的事情,正要发生。

就在一些人在揣测,到底是什么事,或者是如何做出应对,来个先发制人制住张延龄时。

却见张延龄的动作,不过是跟众人一样,拱手行礼恭送朱祐樘而已……

这就让人很尴尬了。

很多本来打算先一步出来奏报什么的人,此时也都好像放弃挣扎一样。

难得的。

在张延龄出席的朝议上,会有这么一团和气的时候,很多人好像也感觉出来。

原来张延龄也能跟普通的大臣一样,心平气和去参加一场朝议,我们也可以跟他和睦相处的。

……

……

皇帝离开,朝议也算是正式结束了。

这时候大臣们也轻松起来。

却见张延龄也要往殿外走了。

就在此时,李荣去而复返,很多人提起一口气来,似乎觉得自己太过于想当然,怎么可能会这么轻易,皇帝在事后也一定会找张延龄去乾清宫商议事情的。

李荣这是要回来传皇帝的话,让张延龄去乾清宫,并跟张延龄做一番私下的商议,然后张延龄所要说的事甚至都可以不经过朝堂,皇帝直接定下来,没我们这些文臣什么事,那大明朝廷就成了皇帝和张延龄的后花园……

李荣进来之后,大部分的大臣都没动静,安静看着。

却见李荣也的确是往张延龄那边走过去的。

“建昌伯,陛下提醒您,最近可要赶紧帮李大学士的公子治病,或许您有更重要的差事要做,未来不能留在京师也说不定……”

李荣不是传召张延龄去乾清宫的。

只是来提醒张延龄,要给李东阳硕果仅存的儿子李兆先治病?

还说张延龄未来可能不会一直留在京师,那就是要把张延龄派出去办事?

这话怎么不去跟李东阳说,而非要跟张延龄说呢?

还要让在场这么多大臣知道,原来张延龄是要离开京师的?

张延龄对李荣拱拱手,李荣随后也就走了。

还是很平静。

皇帝要跟张延龄说的事,这次没成为大秘密,而作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李东阳,好像也没被皇帝多重视,治病这种事,还是要靠大夫来进行,李东阳跟皇帝所交待之事最大的关系,也就仅仅是……李东阳是病患的家属而已。

而后很多人都在想,会不会皇帝还有下文呢?

可当张延龄跟他们一样出了宫门,也没人再来跟张延龄传话,今天的朝议真就波澜不惊结束了。

……

……

张延龄上了马车。

本来他应该去户部的,但他不想去,自己身为户部侍郎,仅仅是个挂名的而已。

他当天跟人有约,是去见崔元的。

崔元一直在帮他处理宁王案后续收尾的事,但显然崔元没有能力独当一面,跟刑部、大理寺的接洽没那么容易,何况还涉及到皇亲国戚。

若没有张延龄出来撑场面,崔元在大明朝没有实际的做事资格。

跟崔元的见面,也仅仅是在一处靠近刑部的茶楼。

“今天已跟刑部的一位主事见过面,意思是此案必须要先问询太常寺,若有涉及到皇室中事,该说要请示陛下,您看……”

崔元感觉到在朝中做事的难处。

名义上,事情是由张延龄负责的,但每走一个环节,都要跟六部九卿的人对接,弄不好的话还要惹来是非。

文官跟张延龄本来就不对付,他们怎可能会全力配合张延龄查案?

即便现在宁王世子继承王位的可能性近乎于无,但给朱宸濠定罪,甚至只是将其削夺爵位,都不是容易的事。

文官不同意。

就算皇帝觉得这么做无可厚非,但看起来,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