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就是这么惬意(2/3)
重利益,至于是徽商或是晋商,再或是江南商贾,对其影响也不大。
徽商体系的形成,主要也是利用华夏重乡土
节,互相用相对的诚信,以及共同进退的方式,去对抗旁的商贸体系,以完成资本的积累,为的是赚更多钱,而不是真的他们就彼此之间没有矛盾。
徐夫也看出,张延龄对徽商并不太信任。
这种曾经已经形成体系的商贸组织,自然不是张延龄随便就能收服的,对于张延龄来说,最好就是去建立一套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商贸体系。
不是以地域方式来加这套商贸体系,而是各地的商贾都有。
其中江南商贾体系中,本身就有很多大的商贾需要强大的靠山来支撑他们的商业体系,徐夫充当了中间
的角色。
“以妾身所知,江南商贾派北上京师,也是准备了厚礼,预备送给老爷以及京师中的达官显贵,其中又以预备送给老爷的最为丰厚,妾身不过是从江南买了二十名
子回来,而他们送给老爷的……或许更多。”
张延龄笑着摆摆手道:“吃不下,当我是钢筋铁骨?没那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啊。”
徐夫笑了笑道:“老爷就算不能完全吃得下,这礼还是收了为好,大不了以后再安置于别处,再或是另有任用也是好的。”
对于商贾来说,最看重的还是利益。
徐夫的建议,也是完全站在她的立场上来说。
家送给你礼,为的是得到你的支持,就算这种礼物看起来有些“特别”,你收下之后大不了变卖了,也好过于不收。
张延龄道:“还是多几个戏班子来得实惠,能以财生财。”
张延龄没有特地让徐夫去买
回来,但提到让徐夫
去买戏班子。
毕竟张延龄有在京师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趣,之前不过是包了个戏楼,以后还有这方面的意向,让徐夫多找几个戏班子回来,正好可以扩大演出范围,增加百姓娱乐生活的项目不说,还可以给他带来滚滚的财源。
徐夫微笑着摇
道:“相比于老爷手上其他的生意,几个戏班子,又能带来多少利益呢?”
又是一句大实话。
文化产业看起来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
张延龄要赚到盆满钵满,文化产业所带来的收益,可能连他总家产的一成都不到,弄不好还要往里面贴钱。
最开始,自己手上银子少的时候,还有兴趣去写说本,写戏本。
等自己腰缠万贯时,有几个会有那么的兴趣,去做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这又不能捞取太多的政治资源,最重要的还是赚钱,跟皇帝搞关系重要……
“说起来,我可真想到江南去走走,看看江南的风土,总留在京师这小地方,无聊啊。”
张延龄突然把双手都抽回来,抱着,倚在马车的软枕上。
外面很喧闹。
不过张延龄知道,马上就要到江南会馆。
今在江南会馆中,他会见到江南大商贾的代表,这次见这些
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收礼的,而是“勒索”。
朝廷西北用度还是太过于紧张,看起来秋收之后,太仓又有了底蕴,但朝廷还是缺钱。
张延龄要获得朱祐樘的信任,重点是急皇帝之所急,不能等朝廷府库空虚之后再去想办法筹措,虽然那时看起来自己功劳更大一点,但做不到对皇帝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要让皇帝感受到自己的诚意,让皇帝觉得,他不是为了立功才去做这些事……
这就需要很好对皇帝的心思进行揣摩。
眼下他要让江南的商贾进行一波“募捐”,让其掏出钱粮物资,支援西北的关防用度等。
江南商贾送礼不给送他,直接给了朝廷,那就算回朱祐樘知道他跟江南商贾之间有来往,哪怕小舅子再从这些
身上拿到好处,也不会再
究。
这样朝中官员对张延龄“中饱私囊”的参劾才不会奏效。
“老爷乃大明肱,陛下怎会轻易放老爷到地方去?何况老爷留在京师中,可以时常见到陛下跟皇后娘娘,这才是您安立于大明朝堂不败的法门……”
“夫之言,是说我离开京师,就混不下去了?”
“……”
“其实无关在何处,最重要的是陛下是否能感受到我是能,我若可以到地方上呆一段时间,或许陛下还觉得少不了我,对我的前程更好呢?”
“老爷高见。”
无论徐夫是否同意张延龄的意见,她现在都要表现出对张延龄意见的赞同。
身为张延龄的附属,她在这种事上,似乎也别无选择。
……
……
张延龄第一次见江南商贾代表,出奇顺利。
第一次会面,他们提到要给朝廷的捐赠钱粮数量,价值就超过了五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