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拦不住(2/3)
了?”张玉没有上去查看尸体,言语之间还不太肯定。
张延龄道:“已经查验过,的确是死了。”
“唉!”
张玉叹气道,“这么大的事,也只能如实上报了,不知建昌伯您有何指示?”
张延龄道:“我能说什么?死在被我看押的时间内,就是故意让我难堪,张府尹也没必要隐藏什么,有什么直说便可,就算你参劾我看押犯
不力,我也认了。”
“岂敢岂敢。”
张玉跟张延龄对了一下死亡的时间和中毒的事,得知是中午时就已经服了毒药。
死亡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婆子说之前菊潭郡主借说身体不舒服躲在房间里没出来,她们就没怎么留意,晚上时候还有
进去送过饭,也没察觉异常,一直到夜晚睡觉之前需要查验才发现死在床榻上。
“明我也会跟陛下呈报此事,张府尹尽管直说,若是要跟刑部、大理寺对接,也由张府尹去对接好了,这种事……真是麻烦!”
张延龄一副不想再理会的样子,随即离开了别院。
金琦立在那还有些惧怕,似乎觉得张延龄可能会迁怒于自己。
“小金子,你不用往心里去,她诚心寻死,就算是早发现,将她救过来,回她还是会死,只是我有一事仍旧不敢确定。”
张延龄所想的,自然是这个到底是真身还是替身。
这才是让张延龄纠结的地方。
照理说一个郡主,是不可能作假的,但偏偏……
张延龄也就懒得去想。
只能让继续去找寻,看是否能找到当初那个曾经跟他有“露水
缘”的
。
……
……
到第二天早朝之前。
在奉天殿前候见的众大臣,都知道了菊潭郡主身死之事,对他们而言,这似乎就是他们一直苦等的“机会”。
一个让张延龄犯错,不用他们去说什么,就让张延龄失去皇帝信任的机会。
当然他们自己还是要落井下石的,但这次他们很谨慎,在开始之前没有做任何的商议,但其实计策方面都已经胸有成竹,谁让死个皇亲国戚还是郡主这种事,对于大明来说本就是大事,皇亲国戚那边不可能不追究呢?
朝议开始,众大臣发现,张延龄却没出现在现场。
上来所商议的事,基本都是涉及到西北修筑城塞的,在户部已经出具了来年的盐引之后,各地的商贾都在往西北聚集,西北各地,尤其是偏
关等处很快就筹集了修剪城墙边塞的启动资金,修筑的工程也已经宣告开始。
这就是皇帝当机立断的威力,也是户部配合的功劳。
再往了去说……
功劳还是张延龄的。
终于在朝议快结束时,刑部尚书白昂走出来道:“陛下,昨夜城内发生一事,菊潭郡主于看押的寓所内服毒身亡,如今身体已勘验过,确定无他杀之嫌疑……但,建昌伯看管不力,应当追究其罪过。”
事也说了,想法也说了,还是在针对张延龄。
但说得是合合理。
朱祐樘道:“其实朕昨夜便听东厂的提及,不知菊潭郡主的毒药,是从何而来?”
这问题让白昂怎么回答?
徐溥走出来道:“陛下,此事恐怕还要问建昌伯,毕竟在他的控制之中。”
朱祐樘点了点道:“诸位卿家,莫不是以为毒药是由他给的?要杀
灭
不成?”
没回答。
这问题还是太尖锐。
让猝不及防,皇帝要回护张延龄之心也很明显。
“建昌伯事务繁忙,从西北回来之后,朕也一直在用他为朝廷做事,他不可能事事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诚心寻死的案犯,也并不受他的控制……这样吧,看管案犯之,一律降两等留用,直接看管者罚奉三月,诸位卿家可还有意见?”
皇帝当即给出了惩罚措施。
作为“始作俑者”的张延龄,丝毫无损。
却是让那些看管菊潭郡主的承担罪责,这么大事化小的方式,众大臣自然不满意。
这可是我们苦等了很久的机会,可不能就此放过。
徐溥道:“陛下,如此会不会……令朝中皇亲有意见?毕竟菊潭郡主的罪行也尚未有定谳,之前她不过是出面要跟李士实幕后之做接洽,并不能表明她就是李士实的幕后元凶,更不能证明李士实跟宁王府有勾连。”
朱祐樘一时不言。
左都御史闵珪也走出来道:“陛下,如今涉案等之中,主犯尚未判决,而与此案可能有牵连的宁王及菊潭郡主,都已身死,此案是否也该做了结?”
朱祐樘皱眉道:“你们真觉得,此案应该到此为止?以建昌伯所言,背后可是有诸多私藏的军械物资等,尚未找寻到,你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