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召还旧臣(2/3)

答非所问。

不过朱祐樘也不在意了。

王越之前便以军功册封威宁伯,这在文官中已算是顶级的武勋爵位,毕竟以大明的典制,文臣不得封公侯,文官以武勋得伯爵已到头,曾经王越的爵位被褫夺,现在朱祐樘不但赐还了他的爵位,还把王越几个儿子的荫封一并恢复。

为的就是让王越觉得,皇帝对他还是很器重的。

“建昌伯在西北已将鞑靼人驱除,但善后之事仍旧需要有经验的老将来完成,随时也要备战。”

“之前建昌伯上奏,鞑靼有了新的小王子,被称之为达延汗的,此人颇有雄心,想一统草原,再与大明为敌,朕觉得建昌伯在西北军务上的见识也颇高,你有事可以跟他做一些商讨,彼此之间也可有信函的来往。”

王越闻言不由惊愕。

在来京师之前,就听说自己被重新启用,有张延龄背后举荐的功劳,皇帝也是有意把这件事张扬开,让王越知道领张延龄的情

而今皇帝又直接表明王越有事可以跟张延龄商议,这不明摆着告诉他,其实他并不是西北统帅的第一人选,本来是应该让张延龄当的,而张延龄不想继续干了,才找他去接替?

就在此时,萧敬走进来,以他神色,似有什么话要对朱祐樘说。

“讲吧,威宁伯也不是外人。”朱祐樘道。

萧敬这才道:“陛下,刚得知的消息,说是今早……建昌伯已从宣府镇启程往京师来,并没有……等交接之事。”

王越听了更觉得不可思议。

张延龄是不想活了吗?皇帝让你在宣府等交接,结果你先往京师跑回来?你是有多着急?差那一天两天的?

王越本以为皇帝会有多生气,谁知皇帝只是笑了笑道:“这个延龄,真如他自己所言,是一刻都不想在西北多停留,看来朕之前让他去西北,还真是强人所难了,朕很惭愧啊。”

王越此时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不过再一想,皇帝对小舅子如此信任,那是人家的家事,关键是张延龄还真取得了战功,让人无可挑剔。

人家早回京师几天怎么了?王越你一介外臣还想有意见不成?

“行了,威宁伯你也听到,延龄……朕的内弟他早早已从宣府出发,本来是说你们完成一个交接,但毕竟你上任的是三边总制,与他职位也并不冲突,你便早些动身上路,朕也不多留你。”朱祐樘知道小舅子回来,这也没法阻拦,只能让王越早点走,免得西北真出什么乱子不好收拾。

王越再叩首道:“老臣不负皇恩,这就上路。”

……

……

王越离开了乾清宫。

朱祐樘看着门口的方向,突然长长叹口气,回头发现萧敬并没走。

“克恭,你还有事吗?”朱祐樘道。

萧敬面带迟疑,却不知该怎么说。

朱祐樘道:“是他在外面吗?”

“是。”萧敬面色仍旧为难。

朱祐樘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萧敬这才恭敬退下,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一个身着太监服的中年太监,跪倒在朱祐樘面前。

人正是在成化时曾一时权倾朝野执掌西厂的大太监汪直。

汪直与王越本就为同党,当年王越被贬,也是因是汪直党派中人,且在王越、汪直被贬之后,随即西北发生成化十九年大同惨败,刨除二人朝中擅权的因素,其实二人在西北军政体系上的布置还是非常完善且行之有效的。

“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到你……”朱祐樘看到汪直,也很感慨。

汪直头伏在地上,泣不成声道:“奴婢自知有愧于陛下,有愧于先皇,不曾奢望再踏足宫墙之土。”

朱祐樘点头道:“你无愧于谁,朕也曾感念你当初所为之事,否则朕今日也不会立在这里与你说话,其实在当时的情境之下,你也算是尽到了人臣的本分。”

汪直毕竟是曾经万贵妃的人

照理说,朱祐樘跟汪直绝对是势成水火,不可能还会给汪直任何好脸色的。

但朱祐樘毕竟心慈,而且朱祐樘明白事理,他也知当年的汪直虽然听命于万贵妃做事,在宫闱中也对他多有不敬,但始终汪直很清楚他是大明的储君,没有按万贵妃的命令对他下狠手,这才让朱祐樘活到成年活到了万贵妃身死自己当皇帝。

从这点上来说,朱祐樘不会恨汪直,这也是历史上朱祐樘为何会在弘治十一年召还王越的同时,将汪直一并召还。

汪直仍旧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虽然朕知你并无恶意,但始终你曾引起朝野公愤,朕即便可以召你回京,但也不能对你委以重用,便赐你在京师的居所,可以让你颐养天年。”

朱祐樘即便把汪直叫回来,也没打算让汪直继续在宫里做事。

算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