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好收场(2/3)
平气和的?
“退朝!”
朱祐樘实在不想听那些大臣的废话,一摆手,意思是他先走。
随即他便往奉天殿外而去。
……
……
皇帝一走。
朝堂内张延龄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张延龄笑道:“诸位,有些事呢,还是心平气和一点,气大伤身,其实我也不希望看到诸位大动肝火的,不过是吃朝廷一碗米饭,何至于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谢迁道:“建昌伯,凡事适可而止,看不出诸位对你的态度?”
大明朝朝堂上打架的事,屡见不鲜,当年土木堡之变后,朝堂上打死的事都出现过,谢迁这话其实就是在说,你在这里势单力孤的,不怕我们对你一拥而上?
张延龄一副“你们有本事就来啊”的神色。
他撇撇嘴,一边往殿外走,一边道:“有些事,目光还是放长远一点,别以眼前的小得小失了方寸,怕回
不好收场啊!”
说完,已经走出殿外。
他这一出大殿。
奉天殿内再一次炸锅。
“徐老,您可给说说,他这话什么意思?”
“还能何意?不就是告诉我们,圣上站在他那边?”
“是啊,姓张的简直不把我们文臣放在眼里,陛下还对他百般包庇,现在打了就这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徐老,不如我们跪谏吧,午门外跪着,就不信陛下不能回心转意。”
……
一群七嘴八舌的,意见很多。
大致的意思是,绝对不能善罢甘休。
徐溥都不知该怎么去引导舆论,主要是张延龄现在把整个文臣体系都给得罪。
李东阳突然道:“诸位消消气,如今可是三伏天,你们是想到午门外顶着烈跪谏?到时别是张家外戚皮毛无损,而诸位先有不支……”
徐琼道:“宾之,你这话说得不合适。”
屠滽道:“难道因为怕了他,就辜负大明君恩?我等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未来能长治久安。”
话说得是漂亮,但其实连他们自己都未必相信。
或许他们就是想大夏天跑去跪着,皇帝回心转意。
李东阳无奈道:“我不过是就事论事,现在要继续参劾外戚,不能鲁莽行事,应当先把事都盘算清楚,谋定而后动,让市井都知他的恶行,让天下都知他的恶行,让他从此之后在大明朝寸步难行,这不就足够?”
以李东阳的意思。
反正你们的目标也不是让张延龄狱,或者说你们知道皇帝不可能让他
狱,更不会杀他。
既然目标只是为了让他从此之后远离朝堂,不再对我们做事行涉,那就要继续去败坏他的名声,让
知道他就是个
邪小
,皇帝以风闻言事所知的
况,还会不知
?
只要皇帝以后不用他,不就完了?
本来李东阳不过是以自己的想法,提出落井下石的狠招,但这群文臣可不领,他们似乎就是要打定心思把张延龄送到牢房里去。
“徐中堂,您给拿主意吧。”
你李东阳总是和稀泥,那我们就对首辅施压。
李东阳看这群的态度,都懒得跟他们解释和出主意,跟着先走的
先一步离开奉天殿。
徐溥叹道:“一切还是要从长计议,不过既然提出要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要将他的劣行一并找出来,不断对陛下上奏,陛下不处置他,我等便不罢休。”
“好!”
众听了这建议,登时觉得比李东阳的好多了。
就是坚持到底嘛。
众文臣瞬间又有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不断上奏参劾,直到让朱祐樘不厌其烦,把张延龄彻底弃之不用,但凡以后皇帝再用张延龄他们就继续这态度。
皇帝,你还想继续用外戚,就别想用我们!
朝中有他没我。
“明再奏。”
“对,明再行参劾!”
一群商量好的对策,就是死缠烂打。
……
……
京师的事,继续在闹。
社会舆论也起来,读书各种对张延龄进行抨击。
也不是说张延龄的名声有多差,只是读书都怕下一个被张延龄打的是自己,也为了防止有
仿效,只能把舆论造足,这是为警告那些想对读书
下手的勋贵。
就在京师因为张延龄打的事,闹到沸沸扬扬时。
河南。
临近山东的归德府府城内。
一处小院,一行在
落时匆匆从外面回来,进来后见到菊潭郡主和李廷用等
。
“郡主,已打听清楚了。”来显得很振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