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好好说话(2/3)
场还是有很多知晓的,怪就怪他
没眼力劲,跟谁联姻不好非要跟我张家联姻,这不就出事?”
“好好说话!”
“是,陛下,其实臣就是说了个简单的道理,朝中官员还是跟我张某走远一点,这样才能避免招惹灾祸,陛下您看臣正在查工部的账目,就有地方官员先臣一步自行去查,还不等朝廷有任何旨意就先把
拿了,办事之效率令
慨叹!”
张延龄一副很感慨的样子。
众大臣听得还不是很明白,这是要对山东地方官员行参劾之事?
首辅大臣徐溥终于忍不住走出来,道:“建昌伯,你是想参劾山东地方官员不遵上谕自行查账吗?据下面所报,山东地方自查开始于一个月之前,早于工部河工账目清查,所以……建昌伯不要把什么事都把自己身上揽,就算林元甫真的牵扯进亏空案,也与跟你联姻之事无关。”
张延龄朝着徐溥行礼道:“徐阁老所言极是,看来是我小之心,山东真没有针对我的意思,要不怎么说朝廷能
就是多呢?山东地方自查都已经一个多月,居然朝廷都还不知
,我这个奉命清查的
也不知
,你看看这是……”
徐溥听出来问题不太对,山东地方上说是自查一个月,但也是最近才上报朝廷。
说不是听了朝廷要查河工的风声才开始自查,谁信?
徐溥老成持重,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就退下去,不再说什么。
朱祐樘道:“建昌伯,徐阁老都说了,山东自查跟你查河工并无直接关联。说你自己的目的,你是想为犯官开脱?还是想叫停他们的自查?”
连朱祐樘自己都不太明白。
显然张延龄的上奏,他也不是每份都认真去看的。
或者说不会及时去看,张延龄虽是他现在的心腹将,但问题是张延龄也给他惹了不少的“祸”,属于被
盯着那种,当皇帝的用这种
还是很有压力的。
张延龄道:“回陛下,臣并没有要参劾任何的意思。”
屠滽忍不住道:“那你说这些作何?”
张延龄惊讶道:“屠尚书,我本来就说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的那种,是你们不上报,陛下觉得可能是我在这里你们都不好意思先于我上奏,才让我出来说事,怎么现在我奏了事也要被你们指责的?”
众大臣:“……”
到此时,他们才真正见识到张延龄胡搅蛮缠的能力。
好像朝堂上有了张延龄,就没有安宁的时候。
听着张延龄所说的都是废话,但有敢跳出来跟张延龄争吗?争能有好下场的?之前的教训还不够血淋淋吗?
朱祐樘长叹气道:“你所说的,地方上都会上报,不用你再于朝堂说一遍,说你的上奏。”
“是,陛下。”
张延龄又礼节去应付朱祐樘,这才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臣看过山东过去几年的河工和赈灾等账目,看过他们的预算和支出,果然有亏空。”
“臣的亲戚,不对,是本来要联姻的亲家,林元甫以及徐杰都在山东任上时候不短,这些账目也都经由他们的手,所以在臣看来,山东地方上有亏空,此二必然难逃
系!”
在场很多听了这话,先是一惊。
张延龄不是要给林元甫和徐杰说的?
也不是要参劾主持自查的李士实的?
这算什么?
但有心马上掌握到张延龄话中的“关节”——
张延龄这是怕惹一身骚上身,准备对林元甫和徐杰落井下石,状告此二不法行为,以证明他跟什么林元甫没有任何关系。
想到这一层,很多心里也都在偷着乐。
你张延龄果然也有怕被牵连的时候。
徐溥道:“建昌伯,就算林家跟你并未实际联姻,你这么过河拆桥,是不是有些……嗯?”
张延龄皱眉道:“徐阁老说得这是什么意思?请恕我学问不高,有点难理解……”
坏了坏了,又是什么自谦学问不高的时候。
对于在场大臣来说,这句话并不陌生,当张延龄说完这番话,意味着张延龄要咬。
张延龄道:“我跟林家都没同过一座桥,他林元甫在山东任上,我连
都没见过,过河拆桥又从何说起?而且本
也不是那种喜欢看
倒霉的
,遇到别
家有什么困难,我一定想着给他来个雪中送炭什么的……”
徐溥听了不由皱眉。
在场众大臣听了都不是滋味。
你张延龄自诩是给雪中送炭之
?
真是不要脸不要皮。
朱祐樘也提起手指了指张延龄,一脸无奈道:“建昌伯啊建昌伯,你这张嘴真是让朕怎么说……”
“陛下您消消气,臣自知这张嘴是有点碎,说不好听点可能跟市井的泼一般,说不定臣平时还喜欢跟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