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全员恶人(上)(2/3)

进一步扩大,现在谁都知道了东厂跟刑部之间的矛盾。

皇帝不会在朝堂上雷霆大怒,你居然还在这里撒野?

张延龄则只是平和一笑道:“先前跟萧公公提过,今天要看戏,所以请他这两天稍带照顾你这边一下,要是阁下不想听戏……着人先送你回去可好?”

饶是徐珪自诩为铮铮铁骨,但想到刚进诏狱时被人严刑拷问,便后怕。

他也终于知道为何这两天东厂那边对他“手下留情”,原来是张延龄委托提督东厂的萧敬暂且放他一马。

张延龄的话也果然好使,即便他有满肚子牢骚,也不再言语。

另一边的周彧再道:“我说延龄兄弟啊,之前不都说好的要息事宁人?此案本就与我无关,你为何还要叫我来?”

张延龄道:“长宁伯,我现在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息事宁人吗?出了这么大的事,朝野皆知不说,民间都议论纷纷,陛下更是震怒,要没个出来背黑锅的人,这事能平息?”

“那也不该让我来!”周彧很生气。

你找背黑锅的让他们来就是,我可不想来凑热闹。

张延龄笑道:“不着急,先看完戏再说,这不开场了?”

“要不这样,诸位先在这边看,本人到后台那边帮忙支应一下,你们看完这出戏,觉得谁应该背黑锅,到时探讨一下便可,诸位没意见吧?”

此时谁都不知道张延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然也就不能再说什么。

随着下面的一声锣响,这出戏也正式开始。

而张延龄也走出门口,顺带将房门关上。

往隔壁朱祐樘的房间走。

……

……

“延龄,隔壁倒是挺热闹的。”朱祐樘见到张延龄回来,便指了指隔壁。

张延龄走了,并不影响隔壁房间内的吵闹。

互相指责对方,下面的戏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他们可不会遵照张延龄的吩咐来看戏。

“咣咣咣!”

锣声继续。

楼下戏台上的戏正式开锣,朱祐樘和张家兄弟从窗口看下去。

但见一名好像丑角的男子走上戏台,有些年岁,走路还带着蹒跚。

南戏从南宋开始发展,到如今也有二三百年,已形成自有体系,在塑造戏剧人物方面也有了定型,这一看就是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但是能推动情节的。

“吾乃千户吴能,年到五十落罪,无能得很呐!”

以半唱半说的方式,将开场白说出来,为了迎合北方观众,口音也基本是北地口音。

“好!”

这才刚开场,楼下的戏迷已经在叫好。

朱祐樘倒没觉得有意思,只是耐着性子看,而隔壁似乎也暂时安静下来,因为“吴能”这名字他们太熟悉,正是此案中的关键人物。

满仓儿的父亲。

“我乃一身正气骨,要为大明建功业,奈何开罪上司郎,落得丢职又破财。一心求得达官助,却是无钱来通融……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出戏一开始,就塑造出一个官场失意,想通过拉拢达官显贵的无能千户形象。

便在此时,此戏的第二个人物出场,便是聂氏,也就是满仓儿的母亲。

“相公,是因何发愁哇?”

“夫人,我得罪上官,如今落得丢官卸职,岳丈可有接济,能让我于京师中走一遭?”

这是夫妻之间在商量如何搞银钱去结交达官显贵。

戏剧到这里,第一个矛盾点已经出来。

但听聂氏道:“娘家无钱出不得,嫁女如同外泼水,今有仓儿初长成,无钱嫁得如意郎,若是将她送与京,王亲贵胄府中留,相公之愁自然解……”

戏文并不是很押韵,但通俗易懂。

即便是再普通没读过书的市井百姓,也能听得懂其中含义。

又是一段好像过场戏的部分,有一些好似武生的人上去表演一下杂活,翻跟头之类的,算是个小压场,让人知道这戏班子内有高手,但其实这种场面根本是多余。

这才是一个小的第一幕,楼下的戏迷已经怒了:“还不赶紧往下走?翻一百个跟头也翻不死个人!”

意思是他们看这种场面活看腻,觉得没劲。

但张延龄观察了一下朱祐樘,朱祐樘似乎对这种翻跟头的项目非常中意,饶有趣味看着。

……

……

第一幕结束,轮到第二幕。

上来就有个脸上画着花脸,一身华贵戏服的戏子走上来,一看就是达官显贵。

“吾乃京师达官子,上通苍天下通地,官绅常到府中请,家财多到数不尽,府中妾婢年不重……奈何也无趣呀呀呀呀……”

光是一个开场白,就能看出,此人乃一个达官显贵,似乎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